-
關羽:從“大魔王”到“關夫子”
2022年11月的頭一天,“關羽”走了。
-
國際中文教材里的陶行知先生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1891—1946年)畢生致力于教育事業,為我國教育的現代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其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影響廣泛而深遠,被譽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關鍵詞:  陶行知2022-11-21
-
肖復興:百巷猶存千秋事——京城報業小記
琉璃廠,清代時有一家榮祿堂,是北京第一家南紙鋪。
2022-11-18
-
清代《禮記》緣何無新疏
清代經學興盛,諸經研究非常發達,新注新疏迭相出現,其學風近越宋明、遠紹漢唐,在中國學術史上有異峰突起、比肩前代的闊大氣象。
2022-11-18
-
李慶本:“美學”譯名考
長期以來,許多研究者都認為最早確立近代中國美學學科地位的是王國維。
2022-11-18
-
新政協籌備過程中的“第一次文代會”記憶
1949年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紀念徽章 1949年3月,中共中央進駐北平后,各大群眾團體相繼恢復和建立,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做了重要的組織準備。
2022-11-17
-
蔡元培的海上身影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學者蔡元培一生中,陸陸續續約有十六年在上海留下身影。
關鍵詞:  蔡元培2022-11-17
-
白描:不要把路遙變成觀念符號
1992年11月17日,作家路遙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關鍵詞:  路遙2022-11-17
-
是人也?斯人也?——《開成石經》有碑刻
《開成石經·孟子》局部拓片 最近關于《孟子》中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還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引起眾多網友的熱議。
2022-11-16
-
中國書店成立70周年:學術的良師 人生的益友
原標題:第一家國有古舊書店中國書店成立70周年 學術的良師 人生的益友 中國書店成立于1952年,是我國第一家國有的古舊書店,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古舊書實體店。
關鍵詞:  中國書店2022-11-16
-
《說文解字》何以成文字學千古經典
文字的創造和發明是人類社會發展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
關鍵詞:  《說文解字》2022-11-16
-
早期復旦年刊的史料價值
“我們復旦同學有到民間去的精神嗎?” 早期復旦年刊指從1919年至1935年復旦大學本年畢業同學自發組織編輯發行的紀念刊,刊名有“年刊”“年鑒”“畢業紀念刊”“畢業紀念冊”等,一般統稱為“年刊”。
-
先秦散文與中國古代小說的源頭譜系
在早期的東西方文藝領域,作為敘事性文類的小說不約而同地先后產生。
2022-11-15
-
那些光,穿越了時間的迷霧
2020年五六月間,承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甘琦社長推薦,我獲知王賡武先生寫下回憶錄,繁體版將由港中大分兩冊完整出版,《家園何處是》和《心安即是家》。
關鍵詞:  《王賡武回憶錄》2022-11-15
-
“天涯何處無芳草”
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常聽到有人說“天涯何處無芳草”,意味蘊藉,讓口語充滿了文采,這是古典文學滲入日常語言的典型案例。
-
古代筆記中的“本格”奇案
“本格”一詞,在日語中是“正統”的意思,因此,在相當一部分推理小說愛好者的心中,只有用純粹的邏輯推演來破解復雜詭計的“本格推理”才是真正的推理作品——這一觀點值得商榷,因為它無形中排斥了以表現社會問題和現實犯罪為主要手法的“社會派推理”。
2022-11-14
-
為何是“一壺濁酒”——詩文中的“濁酒”意象
“一壺濁酒喜相逢”“潦倒新停濁酒杯”“濁酒一杯家萬里”……在傳統詩詞中,“濁酒”是一個頻繁出現而讓人難以忽視的意象。
2022-11-11
-
“余光分人”與“金針度人”
說到“余光分人”,腦中倒先跳出西漢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來。
2022-11-11
-
王國維《頤和園詞》考論
清代興建的圓明園和頤和園不僅是京城的地標式園林,集中展現了中國封建文明之大觀,而且也見證了清王朝從繁盛、式微到滅亡的全過程。
-
陳大康:八戒的晚清形象
清光緒末至宣統朝,續寫名著,將那些小說人物置身晚清社會成了時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