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延闿日記里的廣東荔枝
我們都知道,譚延闿是近代史上的飲食大家,可以說是湘菜得以成系的關鍵人物,譚府菜至今“風韻猶存”,與廣東也淵源甚深:其父1895年督粵時,17歲的譚延闿曾攜新婚妻子相陪侍,并于其父應召北上的1899年在廣州生下長女淑;1923年,又因追隨孫中山先生于3月1日抵粵任大元帥府內務部長,旋調建設部長,復兼大本營秘書長,后任建國湘軍總司令兼建國軍北伐總司令,湘軍改組后以國民黨中央執委常委身份兼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直到1926年4月以政治委員會主席、代理政務會議主席、國民政府主席及第二軍軍長的身份北伐后,才離開廣州。
-
《唐詩三百首》的“軟硬傷”及其成因
唐詩選本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為了表現選者個性鮮明的詩學主張的選本,可稱為“特殊選本”,如王士禛編《唐賢三昧集》就是為了宣揚其“神韻說”;另一類是教科書式引導人們詩詞入門、應該較全面公允地反映唐詩面貌的選本,可稱為“一般選本”,如沈德潛《唐詩別裁集》。
-
繁體字使用漫談
退休以后,有時間在養我育我的北京城里轉悠,發現北京近幾年在保護傳承歷史,加強公共空間創意設計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嘗試。
2022-09-01
-
游動不居的女兒國
一 女兒國傳說是華夏流傳最廣的傳說之一。
2022-09-01
-
“我個人的意見,是希望交大全部西遷”:新見郭沫若給西遷交大師生的復信
筆者在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找到一封郭沫若回復西遷交大師生的信函,該信未見于已出版的各種郭沫若書信集,值得略作梳理。
2022-08-31
-
貧瘠荒原里迸放的生命之花:路遙“山花”時期的詩歌遺作
引言 追索路遙早年的創作道路,“山花”時期(1970 年至1973 年)是至關重要的人生起步和創作發軔階段。
2022-08-31
-
小說作品的文獻性
我近年在思考一個問題:稽考、認識中國古代小說作者,并將其小說作品作為文獻資料。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2-08-31
-
顧農:力量與抒情
平和內斂的力量 在幾大類文體中,中國古代文學以詩歌為大宗,詩歌又以抒情為主流。
2022-08-31
-
滬上咖啡館延展歷史與風景
近代以來,咖啡以香味與色澤風靡世界,亦與上海結下不解之緣。
關鍵詞:  近代人文2022-08-30
-
許淵沖大學讀巴金
去年六月,許淵沖先生以百歲高齡辭世。
-
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
編者按:近日,學者徐晉如新著《國文課》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大學問出版。
2022-08-30
-
王陽明:“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編者按:近日,中華書局出版了學者周志文的新著《陽明學十講》。
2022-08-30
-
古人如何“花式”休假
每年七八月,都是休假的高峰期。
2022-08-29
-
老態為何用“龍鐘”
當我們形容一個人動作遲緩、步履蹣跚時,經常會用“老態龍鐘”這個詞。
關鍵詞:  傳統文化2022-08-29
-
唐小兵:那改變明天的已為今天所改變
編者按:近日,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歷史學者唐小兵的北美訪學錄,記錄了他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與哈佛大學的遐思見聞。
2022-08-28
-
王獻唐的學術世界:寒金冷石文字中的生命暖意
王獻唐(1896—1960),中國近現代歷史考古學家、圖書館學家、博物館學家。
關鍵詞:  王獻唐2022-08-27
-
陳平原:演說之于現代中國
一 演說在晚清的興起,絕對是一件大事。
-
李大釗詩歌中的“青春之氣”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提出的以“青春中華”為口號的青年思想,激勵了億萬中國青年,影響至深。
關鍵詞:  李大釗2022-08-26
-
謝泳:新時代的文史研究
現在電子檢索文獻極方便,但我還是喜歡讀書,因原始讀書有閱讀快感,原先記憶中存了的問題,讀書過程中遇到了,發生聯想,再去檢索,然后解決。
關鍵詞:  文史研究2022-08-26
-
宮廷到市井:唐代住居與文學
文學是“人”學也是“物”學,研究住居與文學,需要把創作主體和書寫對象置于住居空間中,通過物質化的場景再現,探討創作者如何通過文學書寫來表達生活體驗、生存狀態與生命意識。
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