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宛如晨星:中國版畫百年
比起傳統深厚、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國畫,費工費時、身價不菲的油畫和雕塑,版畫在中國造型藝術之苑,似乎一直算不上“人間富貴花”,卻勝在“好養活、易繁殖”——即便沒有欣賞藝術作品習慣的人,課本插圖和春節年畫也是生命中繞不過的存在。
2022-08-02
-
論紅色經典《大刀記》再解讀的特點和意義
在部分作家處于沉寂狀態的“十七年”和“文革”文學中,郭澄清卻借助于《大刀記》躋身中國當代文學名作家的行列。
-
胡小石與《楚辭專論》
【讀書者說】 胡小石先生(1888—1962)畢生從事教育事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物鑒定、詩歌與書法創作等諸多方面,都成就卓著,今值《楚辭專論》出版之際,試略述之。
關鍵詞:  《楚辭專論》2022-07-28
-
王泉根:也談中國古代的兒童讀物
中國的兒童讀物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有自己獨特的文脈傳承與歷史資源。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2-07-27
-
蘇學士與王安石
人們總是希望天才能和天才相遇,并想象著他們相遇的情景。
-
古詩詞里的蟬之吟唱:蟬鳴一聲清溽暑
蟬鳴是蓋在盛夏里的印章。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2-07-26
-
抗戰時期復旦大學圖書館小史
復旦大學圖書館成立于1918年秋,其時戊午級學生集資創設戊午閱讀社,此為復旦圖書館雛形。
關鍵詞:  復旦大學2022-07-26
-
月下傳來萬枝燈——黃寶生先生的梵學人生
黃寶生,1942年生,上海人。
關鍵詞:  黃寶生2022-07-25
-
抗戰中的上海影人劇團:更為后會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別筵
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劇團:它的存在僅僅只有一年時間,但卻是抗戰初期大批戲劇團體入川的第一支隊伍。
2022-07-25
-
古代文學批評中的跨文體成就比較
對作家創作成就的界定,是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研究的一項基本任務。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2-07-25
-
蘇學士與王安石
人們總是希望天才能和天才相遇,并想象著他們相遇的情景。
2022-07-24
-
康凌:牛頭馬面
一 我想寫寫牛頭馬面這倆哥們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2022-07-22
-
畢生追尋的“‘住’的夢”——老舍與家鄉北京
北京市東城區豐盛胡同老舍故居(本文作者攝于2012年7月6日) 談到20世紀的北京文學,老舍是無論如何都不容錯過的。
關鍵詞:  老舍2022-07-22
-
柳青為什么寫《創業史》
柳青是當代文學一個榜樣作家。
-
桃源、寒山與赤壁——古代詩文名篇中的特殊意象
古人在四方漫游,搜奇探勝之余,每每濡墨揮毫,盡情描摹眼前的各種風物,給讀者留下鮮活生動的深刻印象。
2022-07-21
-
“時間開始”與“英雄出世”——《時間開始了》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
《時間開始了·歡樂頌》發表于1949年11月20日《人民日報》的第7版 無論是對于胡風個人的文學—政治生涯而言,還是對于“中國當代文學”乃至“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胡風創作于1949年的抒情長詩《時間開始了》[1]都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作品。
-
范雪:書店主體性——知識、干部與制度
一九三二年,生活書店在《生活》周刊的基礎上成立,書店對內以“生活合作社”的形式,形成集體擁有、集體經營、利潤歸于集體的結構,書店也由此開始了它不平凡的歷程。
-
黔首·黑撒小考
《史記·秦始皇本紀》曰:“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更名民曰黔首。
2022-07-19
-
陳平原:“演說”如何呈現
用“圖像”來呈現晚清以降迅速崛起的“演說”,似乎很容易,做起來可真難。
-
古代文學史料整理研究的范式演進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大致分為文學史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這兩類研究都會涉及基本文學史料的鉤稽、校訂、考辨和整理性工作。
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