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子善:新文學識小錄三則
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七日《文匯報·世紀風》 從“畢癡來”到“皮雅次蕾” 乍見這兩個名字,讀者可能不明所以。
2023-07-05
-
才華橫溢的小說家林斤瀾
林斤瀾,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最擅長寫短篇小說,有“短篇圣手”之美譽。
2023-07-05
-
王雪:寬和篤雅的吳福輝先生
第一次看到先生,是在現代文學館的圖書大庫,那時我正參與籌備文學館C座的文學史展覽,為搜集圖片、內文、圖書封面等資料經常進出大庫,庫管員時為大門口王師傅的女兒賢英。
2023-07-04
-
清末“小眾”小說隱藏的動蕩與新變
被譽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的劉鶚《老殘游記》、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孽海花》知名度頗高,但它們絕非清末小說的全貌,清末小說的豐富性與復雜性,遠遠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2023-07-04
-
黃永玉與諷刺詩
黃永玉先生是著名的藝術家、作家、詩人,他的創作橫跨藝術與文學兩個領域,在其間延展穿越,瀟灑自如,為世人所稱道。
2023-07-04
-
黃永玉《還有誰誰誰》:時光長河中的誠摯道白
2023年6月10日,“入木·黃永玉百歲版畫藝術展”亮相廈門,這是黃永玉百歲藝術展繼在金陵美術館啟幕以來的第二次亮相。
2023-07-03
-
藏書票見證當代文學經典化
藏書票,英文是EXLIBRIS,標識著藏書家的身份與偏好,散發著獨特的藝術氣息,又具有收藏價值。
2023-07-03
-
“新文學運動”沖擊下的舊“文苑”
光緒二十八年(1902)《新小說》創刊之后,中國文學的發展開始進入報刊時代;后來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文學面貌的“新文學運動”,其發生發展也正是仰仗了彼時已經成熟的報刊體制。
2023-07-03
-
郭澄清紀念館漫行記
青磚黛瓦,古色古香,質樸大方,這是對郭澄清紀念館的第一印象。
2023-07-02
-
孫機: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023年6月15日8時9分,考古學家、文物學家、中國國家博物館終身研究館員孫機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4歲 孫機,山東青島人,生于1929年9月。
2023-06-30
-
“郭澄清紀念館內,一棵杏樹已經碩果累累”
“一個從小受窮的農民的兒子,后來成為人民的作家。
2023-06-29
-
純粹的學者夏承燾
近現代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大約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純粹的學者,還有一類致力于改造現實社會,追求社會效果,關注或影響政治文化生活的學者。
2023-06-29
-
魯迅和謎語
魯迅從小就非常喜歡謎語,小時候的夏夜,魯迅總是喜歡躺在家門口的大桂樹下的小桌子上,他的祖母搖著芭蕉扇,教他猜謎語。
2023-06-29
-
鄭學富:黃永玉贈畫賀敬之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賀敬之文學館珍藏著著名畫家黃永玉的一幅畫《瑟人病梅館畫意》。
2023-06-29
-
志摩殘信斷人腸
1924年5月20日晚,受邀訪華的泰戈爾離開北京赴太原,徐志摩同行,歡送者有林徽因等人。
2023-06-29
-
“為我點亮心燈的人走了”
在我的西南聯大文學研究歷程中,王景山先生是關心較長、支持有力的老校友之一。
2023-06-28
-
一道奇美的風景——孫紹振逸事
今年元旦,我給老同學猴子——孫紹振發微信,祝他全家新年快樂。
2023-06-28
-
朱光潛一封信引出《堂吉訶德》翻譯史
2019年出版的《朱光潛年譜長編》收有朱光潛寫給長子朱陳(式粵)的30封信,第一封信內容是朱陳有意翻譯《堂吉訶德》(Don Quixote),托朱光潛購買借閱英譯本。
2023-06-28
-
黃永玉:為了太陽 我才來到這世界
我也曾哭過一次,忍不住地熱淚滂沱。
2023-06-27
-
齊白石的陶然亭情結
在齊白石于1928年公開出版的第一部詩集《借山吟館詩草》中,有一首題為《往日》的詩: 南北東西縱賤軀,十余年事未模糊。
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