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校勘《瘞鶴銘》
魯迅對“大字之祖”《瘞鶴銘》素有濃厚興趣。
2023-10-26
-
宋慶齡與三位鎮江人
賽珍珠致函宋慶齡 今年是宋慶齡同志誕辰130周年紀念日。
2023-10-26
-
李修生:憶沈從文老師
沈從文先生是我在輔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讀書時的寫作課任教老師。
2023-10-25
-
新發現的周有光民俗譯文兩則
第一則 《民俗學是什么》,關于民俗調查的科學途徑 近翻閱民國民俗舊刊,發現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的一篇譯文,有關于民俗調查的主題,原文作者為英國學者。
2023-10-25
-
劉延慶:二三人 二三事——為《歲月 人和書》做人物補寫
編者按:今年6月,北京圖書編輯界資深編審劉延慶老師在團結出版社出版新著《歲月 人和書》,因真切的人物寫真、極高的時代還原度而受到不少讀者關注。
2023-10-25
-
王安憶:父親王嘯平南洋時期劇評佚文
一、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花蹤 這一輯五篇父親的小文,都與戲劇有關。
2023-10-25
-
岳洪治:與施蟄存的會面與通信
施蟄存1985年8月31日寄出的名信片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所在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現代文學編輯室曾推出“中國現代文學流派創作選”叢書,其中兩種選本都有施蟄存的作品。
2023-10-24
-
胡適:失敗的月老
3月22日,林長民致函胡適:“適之先生足下:奉示敬悉,日前小聚,得與張慰慈先生把□為幸。
2023-10-24
-
“那錢上還帶著體溫”——《吶喊》《彷徨》里的金錢描寫
【題記1】二〇二三年,《吶喊》出版一百周年。
2023-10-24
-
夜合花開香滿庭:“門外”讀辛豐年
嚴春陽 辛豐年原名嚴順晞。
2023-10-23
-
沈尹默何以號“秋明”
沈尹默(1883—1971)先生使用“秋明”之號由來已久,現已發現最早使用痕跡為1910年鐫印在“靈峰補梅圖詠”上的“秋明”方章。
2023-10-23
-
心系讀者大眾,欲與先鋒試比高
路遙是特別希望能與大眾讀者進行交流的小說家。
2023-10-23
-
緬懷“小鹿”——紀念陸晶清逝世三十周年
陸晶清(1907-1993) “小鹿”指文壇耆宿陸晶清,因其姓“陸”,個子不高,又喜歡蹦蹦跳跳,所以學生時代即有此昵稱,絕無不敬之意。
2023-10-20
-
何振岱為陳寶琛代筆考
一 1929年1月4日,舊歷十一月二十四日,郭曾炘在北京病逝。
2023-10-19
-
束沛德:懷念三位可敬的老兄
9月22日是著名兒童文學翻譯家、作家任溶溶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上海舉辦了“從我的小時候說起——任溶溶生平和作品陳列展”,展覽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許多故事。
2023-10-19
-
李貴:王水照先生的學術“老格”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水照先生壽登九秩,道德世共仰,桃李滿天下,文章萬口傳,被譽為“當代宋代文學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者之一”。
2023-10-19
-
舒群&李霄明:抗美援朝戰地日記(節選)
寫在前面的話 李霄明 2023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3周年),是我父親舒群誕辰110周年。
2023-10-19
-
學術要不求名利,不走極端
趙元任(1892—1982年):生于天津,原籍江蘇常州,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
2023-10-18
-
姜紅偉:歷時八年尋找海子九首軼詩的經過
作為一名海子詩歌的研究工作者,在尋找海子“軼詩軼文”過程中,有時輕而易舉,有時卻費盡周折。
2023-10-18
-
做有思想的蘆葦:漫話何兆武
繼《上學記》后,何兆武先生又推出了記述后半生歷史的《上班記》,依舊是精彩紛呈,引人深思。
2023-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