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史視野外的重慶小說家董時進
一、董時進其人其事 董時進(1900-1984),重慶墊江人。
2023-05-31
-
陶行知寫打油詩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平生為人正直,語言幽默,而且還擅長寫打油詩,他寫的打油詩,俗中有雅,雅中有俗,說理透徹,十分耐讀。
2023-05-31
-
黃喬生:《吶喊》《彷徨》兩悠悠
1923年,魯迅的第一本小說集《吶喊》由北京大學新潮社出版,將單篇作品的影響集中起來,給讀者更大的震撼,也顯示了新文學的“實績”。
2023-05-30
-
康有為游記中的牛劍諸校花名冊
康有為在流亡海外的歲月里,曾走訪過很多高等學府,包括劍橋、牛津,并在游記中詳細開列名目。
2023-05-30
-
方寸之間 繪出彩虹——關于書籍裝幀的回憶
我原來是個業余藝術愛好者,三十多年來,生活滋養了我,實踐鍛練了我,使我投入到書籍裝幀設計的藝術事業。
2023-05-30
-
誰把“圍城”帶來中國?
一、錢鐘書是第一個把“圍城”帶到中國的人嗎 錢鐘書于1944年動筆、1946年寫畢、1947年出版的《圍城》,有這樣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慎明道:“關于Bertie結婚離婚的事,我也和他談過。
2023-05-30
-
碧血丹心照后人
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距今已近一個世紀。
2023-05-30
-
世間曾有胡先骕
胡先骕(1894-1968)作為中國植物學的奠基人,是中國近代科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但他同時還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古體詩人、大學校長和教育家;更是一位具有真性情的純粹的人。
關鍵詞:  近代人文2023-05-29
-
趙景深先生的藏書
近日,“書中景深——趙景深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上海圖書館東館展出。
-
劉心武:錢糧胡同瑣憶
我八歲隨父母從重慶來到北京,從1950年至1960年,一直住在東四北大街錢糧胡同的海關大院里。
2023-05-27
-
校徽里的“復旦”,從何而來
復旦大學校徽的內圈正中,是小篆的“復旦”字樣,古樸大氣。
-
林斤瀾:以魯迅為師,以汪曾祺為友
林斤瀾(左)與汪曾祺(右) 北京文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在大的方向上出現了峻急與平淡的兩條路,林斤瀾與汪曾祺是各自的代表。
關鍵詞:  林斤瀾2023-05-26
-
震旦之后是復旦
馬相伯(1840—1939年),中國現代教育的開拓者,參與創辦了震旦大學、復旦大學、輔仁大學,蔡元培、梁啟超、黃炎培、竺可楨都曾受教于他。
2023-05-25
-
世界書局與ABC叢書的編輯出版
世界書局1917年由沈知方創立于上海,是民國時期與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齊名的著名出版機構,曾以出版鴛鴦蝴蝶派的通俗暢銷作品而盛極一時。
2023-05-25
-
孫郁:《中國小說史略》述學筆法舉隅
《中國小說史略》有多種述學筆法,這里想談談兩點,一是神理的描述,二是底色的呈現。
-
方壺齋里有“鴻臚”
舊時方壺齋胡同位于宣武門外大街北側路東,北起西茶食胡同,南至永光寺西街,全長約一百一十米(今胡同已無存)。
2023-05-25
-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1929年傅雷在法國 熱烈又恬靜,深刻又樸素,溫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直 這幾天的上海,陰雨綿綿,且伴大風藍色、雷電黃色預警。
-
錢志熙:詞學津逮隨吳師
一 我學習吳熊和老師名著《唐宋詞通論》,其實應該分兩種形式:一種是聽課領教,也包括從學于吳門時所聽到的吳老師談他的詞學觀點,可以算是一種口耳相傳的學習形式。
關鍵詞:  錢志熙2023-05-24
-
人民文藝的理論淵源與構想醞釀
1942年5月在《解放日報》分四期刊出、總題為“馬克思主義與文藝”的理論摘編專欄[1],是尚未得到中國當代文學史、文論史研究足夠重視的一個關鍵文本。
2023-05-24
-
汪曾祺致李健吾的兩封信
一 李先生: 您的信由評劇院轉給我了(我在北京京劇院,不在評劇院)。
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