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創作現象觀察:敘事性趕走了空洞的抒情
新世紀以來的散文在寫作實踐、傳播、接受、批評等環節皆產生重要變化,散文的航道擁有了明顯的轉折曲線。
-
追溯新文學源頭——中國新文學潮流中的山西文學
內容提要: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一方“版塊”的山西新文學,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創造了一種發奮“開墾”、成果累累的景象。
-
中國故事的多重面向與講述方式
摘 要:2020年度的中短篇小說依舊保持著相對平穩的發展態勢。
-
銘記歷史、鐫刻當下,構筑民族和時代的史詩
2020的長篇小說創作體量依舊很大,作家們大筆如椽,創作了不少良篇佳構。
-
堅守與開拓:廣西少數民族文學的當代轉型
從開啟“五四”新文化運動算起,廣西文學作為現代中國文學框架和體系構成的一部分,也隨之走過了跌宕起伏而又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
-
現實主義、歷史抒情與多民族文學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關鍵詞:  少數民族文學2021-03-10
-
中國史詩研究百年學術史回顧
史詩是一種古老而源遠流長的韻文體敘事文學樣式,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歷史階段創作出來的崇高敘事,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遺產和獨特的精神標識,以其豐富博大的內容和生命力在人類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
大自然書寫的文學價值與社會意義
(《劉先平大自然文學創作研究》韓進/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安徽大學出版社) 在我看來,“大自然文學”其實是自然文學、生態文學、環境文學的別稱。
關鍵詞:  大自然文學2021-03-07
-
2020年河北小說掃描:用心書寫日常世界的豐贍與莊嚴
年初新冠疫情來勢洶洶,中國迅速動員開展全民抗疫,短時間內成功控制疫情,下半年經濟有序重啟并且實現正增長,人民生活和健康得到有力保障,充分彰顯了中國制度優勢和強勁發展動能。
關鍵詞:  河北文學2021-03-04
-
京津冀文脈的歷史涵養與“大京派”文學的時代建構
● 摘 要 京津冀唇齒相依的地緣關系、燕趙文化的共同根柢,涵養了三地寬厚包容、海納百川的文化品格。
關鍵詞:  京津冀2021-03-01
-
“看見而描繪”
非虛構寫作的必要性,在當代中國的語境中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對現實的介入精神。
關鍵詞:  非虛構寫作2021-02-28
-
“歷史化”背影中的“個人化”想象
軍旅長篇小說對戰爭歷史的虛構將不再單純強調“逼真”的幻覺和認知的功能,而人的命運和生命存在的諸種可能性會越發受到正視和尊重,進而生成另一重歷史的意義。
關鍵詞:  軍旅長篇小說2021-02-27
-
2020年報告文學:當“輕騎兵”遇上非常年
2020年是極不平常的一年,中國報告文學親歷著、見證著、書寫著。
關鍵詞:  報告文學2021-02-27
-
吳巖:20世紀中國科幻思想的流變
2009年5、6月,我應中國現代文學館傅光明教授邀請,在大講堂進行了兩場講演,題目分別是《中國科幻發展的路徑》和《中國科幻思想的流變》。
-
2020年長篇小說:三種歷史與一處留白
2020年的長篇小說創作兼具繁盛與雜蕪,不同代際、風格的創作交相輝映,這一切都標示著當代長篇小說創作的生命力。
關鍵詞:  長篇小說2021-02-22
-
2020年散文讀記:散文中的情感質量與生活形塑
在這不同尋常的一年里,我們面對了太多的復雜和未知,當常識、知識、經驗、思考、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判斷能力都不夠用的時候,我們用來把控生活的,很多時候只能依靠情感。
-
一張以親密關系為題的思維導圖
“親密關系”是2020年中篇小說創作最顯在的特征。
-
周榮池:里下河文學的傳統和未來
廣袤的里下河平原素以“魚米之鄉”名世,殷實的市鎮生活孕育了其豐贍而獨特的地域文化,而文學無疑是這個區域文化建設中最為核心的價值。
-
守正創新 穩中有進
2020年,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界一方面延續和發展已有研究范式,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經典作家作品研究成果豐富,現有研究格局不斷拓展。
關鍵詞:  文學研究2021-02-09
-
2020年報告文學:傾聽時代巨變跫音 傾情書寫當代傳奇
時代和生活是文學創作之母。
關鍵詞:  報告文學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