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選本與中國新詩的百年榮光
如果以1917年2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8首白話詩作為中國新詩的起點,如今新詩已經度過了它的百年華誕;如果以1920年1月新詩社編輯部編的《新詩集》(第一編)的出版為標志,中國新詩選本也已經走過了百年歷程。
關鍵詞:  新詩2021-04-19
-
王光東:新世紀以來中國生態小說的價值
生態文學的興起與人類對環境危機的反思密切相關,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導致的生態失衡,已成為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問題。
-
在文學場域中提高批評能見度
2020年注定在我們的記憶中難以忘卻。
-
中國文學史的百年爬梳
中國在十九世紀末之前,還沒有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文學史的專門著作,但已有了今天我們所理解的文學史的意識和概念,有了可稱為中國文學史最早的萌芽讀本——或謂“中國文學史之綱”。
關鍵詞:  文學史2021-04-17
-
強軍新時代的文學表達
新質的文學觀念與審美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軍隊全面重塑、浴火重生,這其中既有史詩般波瀾壯闊的時代跨越,亦有對每一個軍人而言都必須承受的考驗。
關鍵詞:  軍旅文學2021-04-15
-
現實關懷與人性探微——2020年湖北中短篇小說述評
新時期以來,湖北省的中短篇小說創作在全國文壇都產生了較大影響,近年來,湖北作家沿續了這一優良的文學傳統,立足現實,關注世道人心,書寫當代中國的現實生活,在藝術探索上呈現出多元開放態勢。
-
他們代表自己——“70后”詩文本抽樣觀察
“‘70后’何為?”王安憶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一個想法:中國的“70后”作家正顯示出整體上的大氣象,其文學實績令人期待。
-
時代命題與審美書寫
2020年是湖北報告文學(非虛構)創作的豐收年,作家們立足新時代社會語境,圍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脫貧攻堅”這兩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主題,對報告文學(非虛構)寫作的現實主義風格、人文精神內涵、生命在場意識和藝術審美特色進行了深入探索,創作出一批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為“中國故事”的當代書寫做出了巨大貢獻。
-
文化與行動:“新工人文藝”話語的知識光譜
2002年“五一”勞動節,一群由全國各地來京打工的青年工人(以孫恒、王德志等人為代表)成立了一個藝術團體,名為“新工人藝術團”。
-
探尋小說中的大學精神品格
在百年中國新文學發展進程中,大學敘事是其重要內容。
關鍵詞:  大學精神2021-03-31
-
新世紀詩歌:經典化與詩學標準的重構
新世紀詩歌在喧囂與沉寂起伏交替的文化語境中已然走過二十年,期間爆炸式地生成了無以計數的詩歌文本,早已把“詩人”的稱謂變得普通且不再神秘,更讓人們有理由確認這是一個“全民皆詩”的時代。
關鍵詞:  新世紀詩歌2021-03-30
-
媒介與事件:“新工人文學”的自我表述問題
“新工人”的概念大致可以追溯到呂途的那本《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
關鍵詞:  新工人文學2021-03-30
-
海外華文文學之我見
2020年,盡管遭遇了病魔肆虐和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危機,但海外華文文學的發展,似乎勢頭并未減弱,甚至平穩中有所提升,仍見佳作連連,人才輩出。
關鍵詞:  海外華文文學2021-03-26
-
鄉村題材創作:拿出反映時代巨變的文學表達
學習經典,更要打破寫作慣性 中國有著悠久的農耕文明歷史,其文化根基具有鮮明的鄉土屬性。
-
黨領導文藝工作的豐功偉績和基本經驗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了。
2021-03-19
-
2020年青年創作:多維的世界,天真的我
我們離開了2020年,它仍將以那副前所未有的面孔長久凝望著我們。
-
新中國精神與文學經典的生成
摘要:新中國精神是指新中國成立以來,與不同時期重大歷史事件相伴隨的具有引領性的精神品質,它與文學創作及文學經典的生成密切相關。
-
散文創作現象觀察:敘事性趕走了空洞的抒情
新世紀以來的散文在寫作實踐、傳播、接受、批評等環節皆產生重要變化,散文的航道擁有了明顯的轉折曲線。
-
追溯新文學源頭——中國新文學潮流中的山西文學
內容提要: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一方“版塊”的山西新文學,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創造了一種發奮“開墾”、成果累累的景象。
-
中國故事的多重面向與講述方式
摘 要:2020年度的中短篇小說依舊保持著相對平穩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