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翼文學:政治·經濟·文學的多重變奏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既處在變動的政治革命當中,也被裹挾進了一場深刻的經濟變革。
關鍵詞:  左翼文學2021-06-04
-
70年來的西藏文學:不斷蓄勢 應時而變
今年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這樣一個重大歷史節點,西藏的文學應以怎樣的姿態來迎接這一偉大的時代,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
70年來的西藏文學:不斷蓄勢 應時而變
今年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這樣一個重大歷史節點,西藏的文學應以怎樣的姿態來迎接這一偉大的時代,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關鍵詞:  西藏文學2021-06-04
-
體認、抵達與眺望——論江西散文創作的田野化傾向
在新世紀散文創作的宏觀格局中,若是以地域論之,江西散文作家作品無疑以其繁榮發展和生機勃發的態勢躋身全國散文前列。
關鍵詞:  江西散文2021-06-03
-
文化自信與中國現代學術百年
內容提要 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后被強行拉入近代世界格局。
-
2020年云南文學:文學為時代放歌
2020年,云南作家秉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法則,以文學的方式觀察世界、思考人生,并努力探索文本表現形式,拓展審美意蘊空間,構建起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
關鍵詞:  綜述2021-05-27
-
2020-2021遼寧文藝創作述評
長篇小說必須善于從廣泛的素材中提煉穩定的精神資源,從而使人物和情節向著同一個寫作方向靠攏。
2021-05-27
-
紅色散文鐫刻百年壯闊歷程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所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是一項舉世矚目的輝煌壯舉,是一次意義空前的偉大創造。
關鍵詞:  紅色散文2021-05-25
-
毛澤東文藝思想的豐富意蘊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首發于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報》 毛澤東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創立了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關鍵詞:  毛澤東文藝思想2021-05-24
-
黨的領導與延安文藝的嶄新形態
“時運交移,質文代變”,“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源自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貫通在文藝領域上,其用意指文學的內容與形式之變,皆因時代風氣交替變更所致;文學的變化受社會情勢影響,興衰起落亦是如此。
關鍵詞:  延安文藝2021-05-17
-
?“紅色文藝經典”的現代性內涵闡釋
“紅色文藝經典”(以下簡稱“紅色經典”)是歷史的,不僅在中國革命史也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中有其定位,在中國文藝發展史中不斷建構;同時,它也是現實的,以其審美理想和審美追求時時回到人民性立場,在藝術本體卓越性的追求中高揚了人民性的文藝觀,在不斷闡釋和價值積累中逐步邁向當代文藝經典化。
關鍵詞:  紅色經典2021-05-15
-
張慧瑜:在“別人的森林”里創造新工人文學
近些年,隨著移動互聯網媒體的流行,以農民、農民工為代表的弱勢群體時常浮現在主流文化景觀中。
關鍵詞:  新工人文學2021-05-11
-
“非彼無我”: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多民族文學
20世紀初,梁啟超在《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一文中明確指出,“中華民族”指稱的是漢族和各少數民族在內的所有民族,同時亦強調了中華民族由多個民族混合而成的特點。
關鍵詞:  多民族文學2021-05-10
-
地域文化的探尋與自我主體的建構
編者按 在歷史的長河中,2021年注定會留下重要的印跡,有著不平凡的意義:這一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
-
中國當代文學史的整體性和邏輯性的建立
近年所謂的當代文學史料學轉向儼然成為一個話題,其中含義不僅說明了“當代史料”研究的盛況,而且也隱含有這一話題的一個前提,即當代文學史的學術成立事實。
-
探索從個體通往時代和歷史的通途
當代文學隨著時代轉折不斷發生著審美轉型,也就是從個體到共同體的美學轉型。
2021-05-05
-
“重構”我們時代的“詩歌倫理”——對新世紀中國詩歌的一種考察
一 從2000年至今,中國新詩已走過的這20年歷史,自是積累了許多經驗,并可以在未來某一刻適時而發,為新詩創作和研究提供某些資源。
-
大時代的多樣化在場視角——2020年湖北散文創作述評
2020年是湖北散文數量創新高的一年。
-
“建造內心之神的工作”
批評家作詩已經構成了當代文學中的一個小“傳統”,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的21年,這種現象越來越突出。
-
抗戰文學與革命文藝運動的新路向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正是中華民族奮力抵抗外來侵略者的抗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