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家”中汲取智慧與勇氣——讀沙冒智化詩集《活在家里的名字》
沙冒智化的最新詩集《活在家里的名字》是他詩歌創作生涯中的第九部作品。
2025-04-14
-
我們應如何對散文詩進行定位
五四時期,中國文學的文體實現了從古典到現代的解放與蛻變,各種文體之間相互滲透,新體輩出。
2025-04-14
-
《白水謠》:如何實現歷史敘事的當代價值
熊焱在推出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血路》7年后,又推出了長篇新作《白水謠》。
2025-04-14
-
阿來非虛構作品《大河源》:一部黃河源的百科全書
《大河源》是一部有深度、有難度的作品,也是多年來,我讀到的最有力量和深度的非虛構作品之一。
2025-04-14
-
文學中的女性流動意識與動態同盟
近年來,無論是文學寫作、文化研究還是社會輿論場域,女性經驗都受到廣泛關注。
2025-04-14
-
一曲動人的奉獻者之歌——讀湯景揚《空中絲綢之路》
《空中絲綢之路》是作家湯景揚以打造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為背景創作的長篇小說,塑造了滿懷理想與信仰、義無反顧投身援疆事業的人物形象。
2025-04-13
-
煙火人間的重慶故事——讀周宏翔《當燃》
“燃”,是一個光明熾熱、噼啪作響的妙字,帶著一股肆意青春的勁頭。
2025-04-13
-
一個東北文藝的“背叛者”
從認識牛健哲到出版他的首部小說集,我用了將近兩年時間,細細想來,出版這本小說,是偶然,也是必然。
2025-04-13
-
一個新聞人的“文學課”
初識張英具體是什么時間已記不清,但至少在20年前則是肯定的。
2025-04-13
-
“編輯是文學佳作的催生者”
本書作者鄒亮是一位從事文學出版工作30余年的資深編輯。
2025-04-13
-
《貓魚》:記憶的支流與生命的原鄉
《末代皇帝》的暮色中翩然起舞的婉容,《太陽照常升起》里燃燒著生命熱力的林醫生,在銀幕上留下無數經典瞬間的陳沖,此刻在《貓魚》一書中褪去所有戲劇性的光影,以書寫者的姿態將生命的經緯鋪展在紙頁之間。
2025-04-13
-
有理有據 坦誠真實——北喬《南人書話》的兩種追尋
北喬的新作《南人書話》是一本很厚重的書,厚重既是比喻,也是真實的感覺,500多頁捧在手里,對任何人來說,都會是沉甸甸的。
2025-04-13
-
將“地方”凝聚在紙面之上——談“80后”青年作家鄉土書寫中的文學地理
文學地理,映射出作家寫作與地理空間之間的一種特殊聯系,既展現出作家創作與所居之地的內在關聯,也明確了作家賦予空間的主體性色彩。
2025-04-13
-
《黃河東流去》:一幅苦難凝重又瑰麗多姿的流民圖
李凖的長篇小說《黃河東流去》上部寫于1978年,下部完成于1984年,描寫的是20世紀30年代末期國民黨湯恩伯部扒開黃河花園口,以水代兵,造成河南、江蘇、安徽三省40多個縣被淹,1000多萬人受災,100多萬人死亡的歷史。
2025-04-13
-
慢品人間煙火暖——讀蔣勛散文集《母親的料理時代》
小小的廚房氤氳著人間煙火,在鍋碗瓢盆的協奏曲中,彌漫著脈脈的溫情。
2025-04-13
-
于晝夜間探尋生命未知的維度
位于北極圈附近的圣彼得堡,因緯度較高,夏至前后天色不完全黑下來,黃昏還沒有過去就呈現出黎明,這種高緯度地區特有的現象被稱作“白夜”,圣彼得堡也因此被譽為“白夜之城”。
2025-04-13
-
頓河:探尋女性內心的深淵與曙光
天真的女大學生主播冬冬,在海島失蹤面臨囚禁的危險,姑姑阮金踏上了獨自營救的征程,真正的惡人們和背后的真相一一浮現。
2025-04-13
-
《狂流》:西部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之歌
嚴英秀是一位在女性書寫方面用力甚勤的作家,尤其擅長女性成長及情感探索題材。
2025-04-12
-
論王方晨鄉土小說的現代性反思與先鋒品格的生成
作為中國當代鄉村社會的觀察者與書寫者,王方晨的鄉土小說創作無論從量還是質,無論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上考量,都構成了中國當代鄉土文學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2025-04-11
-
個體命運與時代敘事的非虛構邊界
痛感與觸碰 《困在時間里的救贖》是李燕燕新近出爐的非虛構作品,作品延續了李燕燕一貫的創作理念,以個體命運的“小切口”折射時代敘事的“大邏輯”。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