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個體命運與時代敘事的非虛構邊界 ——淺議《困在時間里的救贖》中痛感與救贖的邏輯關系
    來源:新渝報 | 鄒安超  2025年04月11日20:37

    痛感與觸碰

    《困在時間里的救贖》是李燕燕新近出爐的非虛構作品,作品延續了李燕燕一貫的創作理念,以個體命運的“小切口”折射時代敘事的“大邏輯”。 與李燕燕過去的作品一樣,這些“非宏大敘事”的選題具有共同的屬性,便是聚焦“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引發全社會關心關懷關愛生命。且通過細致的觀察,形象生動的描寫,以極具故事性和真實感的書寫,挖掘人性深度與社會隱疾,展現人性光輝與時代命運的交織,激發起社會的共知感與認同感。

    《困在時間里的救贖》通過三個篇章“痕跡”“掙扎”“留住”,講述了劉菲的祖祖(太祖母)、劉菲的媽媽王阿姨、陳尚南、楊苗苗的母親趙婆婆、劉敏的父親等多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與家人在面對疾病時的艱難抉擇及奮力抗爭。尤其靈動深刻地描繪了患者在記憶衰退和失能過程中的無法承受、痛苦、不甘、絕望的心理狀態,他們想有尊嚴卻無能為力拼命掙扎的生活現狀,以及家屬在陪護、照顧過程中的壓抑、矛盾、糾結、辛酸與無奈的實景掃描。李燕燕用平實而真摯的語言、細膩的筆觸,將復雜的醫學知識與人文關懷揉捏成文學場景,使文本既具科普價值,又富含情感深度,成就為個體命運與時代敘事的當代文學表達。

    《困在時間里的救贖》可以說是李燕燕又一個關注醫學與民生等社會問題的時代敘事華章。

    她通過田野調查與文學敘事的結合,構建出一個時間跨度四十年、家人與患者共同抗爭阿爾茨海默病的心路歷程,當中包括劉菲一家四代人同此病抗爭的悲涼情景。作品設置無數場面,以小故事小場景的方式展開描寫和講述,娓娓如涓涓細流,悲情流淌如滄海桑田,直戳痛點,直擊人心,直面人性,張力無限,敘事場域宏大寬廣,既是對個體生存困境的微觀記錄,也有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未知領域的宏觀解構。

    當前,全球每三秒鐘就有一位老人“被時間困住”,身陷認知的泥潭。如文本中劉菲的母親王阿姨,剛五十歲出頭,本是職場中堅力量的她,卻連最基本的工作技能也不記得了,成為一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在14億中國人中,現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癥病患者,病患年齡大多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他們本該在享受天倫之時,卻因病痛的折磨,要么失憶,要么失能,要么失去情感……過著行尸走肉般糊涂、癡呆、癲狂、癱瘓的生活。一個病患,必須有一個以上的親人陪護,拖累的不僅是患者本人,還有患者親人及周邊的群體,那么,有可能生發出更龐大的人群。不僅如此,近年國內還發現一位19歲的病例……由此可見,阿爾茨海默病有擴展化、年輕化的趨向,它成了威脅國人生命健康的一大殺手,這無疑是給國人,給社會乃至醫學界提出一個更嚴峻、更兇險、更不可控的難題和社會課題。

    幾十年來,國人不識“阿爾茨海默病”,“這種以阿爾茨海默醫生名字命名的好發于老年人群中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到2024年有國內最頂尖醫療科研團隊,采用現代高科技算法,發現了預測未來癡呆風險的標志物,可實現提前十五年預測癡呆發病風險……這一過程艱難又漫長,辛酸又微帶署光。四十年的時光雖然已走遠,但人類攻克阿爾茨海默病的進程卻躊躇不前。在科技和醫療如此發達的今天,病因仍成未解之謎,讓1000萬的國民經受病痛的折磨,讓陪伴他們的無數家人在漫漫長夜中望眼欲穿地期盼、艱難地爬涉,不知盡頭和終點,這何其不是人類的痛,社會的痛?

    文本中多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他們平凡且微小,作者李燕燕在關注這樣的個體時,也是在關注我國一千萬與他們同命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一千萬與十四億人口相比,數量不那么多,比重不那么大,但十四億正是由無數個一千萬組成,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代表群體。中國式現代化最大的特色又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由此看出,李燕燕懷有一顆悲憫的心及宏闊的胸懷,以微觀解剖的方式來關注小人物的命運,以此折射出關注這個時代,關注醫學發展,進而關注與自己命運緊密相連的社會的發展。

    這種由此(個體命運)及彼(社會現象)的現實主義表現方式,正是非虛構文學的魅力所在,也是李燕燕文本提供給讀者及社會的價值所在。

    命運與枷鎖

    《困在時間里的救贖》在寫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與家人的日常生活時,用了敘事性極強的紀實描寫手法,仿佛就如平常人家在照顧病人的飲食起居,問醫尋藥一般,真實又貼近。 病人的掙扎,家人的挽留,盡管作品中用很平實自然的語言在講述,但痛感呼之欲出。楊苗苗在一個明媚的日子去看母親趙婆婆時,陽光很好,屋里安靜,按理這是歲月靜好的局面,現實卻是“趙婆婆睡著了。她很安靜,呼吸也很均勻,只是,楊苗苗分明看見了她眼角流出的淚”。

    劉菲帶母親看醫生時,被確診后那種心理描寫,不可置信、糾結、不甘、難過以至到絕望的心態。當她問醫生母親是不是會腦萎縮時,“腦萎縮是不可逆的。”醫生回答了劉菲最關心的問題。這讓她腦海中突然冒出多年前祖祖夜半三更常常叫喚“殺人了!放火了!……”那種“狼來了”的畫面和感受,立即覺得心里有了塊碩大的石頭,命運的枷鎖此刻穿越時空的多維畫面呈現自己面前,她再次感受到祖父祖母因多年照顧患阿爾茨海默病的祖祖累得腰身佝僂、精疲力竭的形象,一下感到未來的路好漫長,好漫長……

    又如,在寫楊苗苗母親趙婆婆患有此病后,也因經常狂燥到幾乎瘋癲的景地,驚擾到楊苗苗兒子復習考研,致他抑郁。幾經折騰,才租到離楊苗苗家六百米遠的一處小房子,但問題又出現,請保姆時,波折也不斷。“照顧老年癡呆的保姆費很貴,基本要占用楊苗苗80%的工資收入,還要保證日常的營養和水果費用等等”感覺就在寫家里的人,家里的事,親切又辛酸,溫情又無奈,體諒、理解、痛楚伴隨而致。文中很多的苦楚,都通過細節描寫展示得淋漓盡致,讓讀者一下有了共情,心跟著揪起來,感覺到很沉重很沉重。

    阿爾茨海默病主要癥狀是失憶,遺忘熟悉的人與事,常常連親人也不認識,除此,淡漠、失能、失禁、瘋癲、抓狂、躁動也是病患通常有的癥狀。

    在寫陳向東夫婦悉心照顧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妹妹陳向南時,她因丈夫離世,唯一的兒子離家出走,“她曾經每天像祥林嫂一樣念叨兒子,悔恨自己把他逼得太緊,把他逼走了。”她應是悲傷又落寞的。但,“清明節,陳向南無所謂;兒子有消息了,她甚至連頭都沒轉過來看他一下,更是沒有半點語言回應。她還是無所謂……”

    《困在時間里的救贖》還通過個體命運的時空描述,挖掘人性深度與社會隱疾。與她眾多的作品系一樣,無論是寫法制故事,還是關注民生,關懷生命,語言自然晶瑩透徹,有如露珠般,傳達芬芳的言外之意,訴說生命的奇跡,表達人們珍惜生命,珍愛生命的人性光輝。

    《困在時間里的救贖》中以阿爾茨海默病為棱鏡,將個體認知的不甘(抗病)與社會記憶的無奈(目前無良藥可治)進行雙重曝光。不同于傳統疾病書寫的悲情敘事,這部作品通過劉氏家族四代人對抗遺忘的辛酸歷程,以及其他幾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及家人抗病過程的艱難,構建了一座橫跨計劃經濟到數字時代的記憶博物館——在這里,褪色的糧票與智能手機健康監測數據共存,鄉鎮衛生院診斷書與蛋白質組學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對話,個體的病理性失憶與社會的認知性失憶形成殘酷互文。這種將神經退行性疾病置于改革開放四十年時空坐標的宏大敘事,恰與“在個體創口中尋找歷史斷層”的創作觀深度契合。

    “無法找到病因,又無藥可治”其痛苦與掙扎,病患在承受,家庭在承受,整個社會也在承受!

    “我盼著父親早點走,沒有痛苦地死去。你說,他這樣的生活質量,就算活上一百歲……”如此,當患者親人說出這樣的話語,你會不會遣責,有沒有覺得他是人性的泯滅,良心的喪失?

    范式與突破在寫作中,李燕燕有其獨創性的技法。尤其是將政府紅頭文件、資料、筆錄與文學描寫并置,與文學想象互滲方式,產生一種為之一振的陌生感,這種寫作手法,讓人腦海中一下浮現出慣常的報告文學檔案性敘事的局限。

    如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布的文件與國際衛生組織公布的等等文件,作品中也有大篇幅摘錄,這些官方化用語與民間民營企業家劉令坤計劃籌建一個老年慢性病護理機構,主要收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為他們提供專業的護理和照料互為補充,既有文學式樣上的照應,也有精神內核的助力。對應和互滲,這種文本拼貼產生布萊希特式的疏離效果,促使讀者反思制度話語與生活現實的割裂。

    《困在時間里的救贖》通過精妙的敘事策略,實現了對傳統非虛構寫作范式的超越。它既不像阿列克謝耶維奇那樣追求事件全景,也區別于國內很多報告文學用政策闡釋導向,而是開創了“微觀史”與“社會病理學”結合的獨特路徑。真正的時代敘事不應是碾壓個體命運的鐵幕,而應成為照見萬千生命褶皺的棱鏡。

    當非虛構寫作既保持對社會病灶的解剖勇氣,又不失對人性微光的溫暖凝視,它便完成了最高級的敘事倫理——在記錄苦難的同時,永遠為希望保留種子。

    方言滋養了文學。在文中,李燕燕對方言的運用超越簡單的“地域色彩”營造,而是將其升華為文本趣味與真實自然的武器,提升出作品的美學價值和語言政治學的自覺,使非虛構寫作成為文化多樣性的保存載體。她用方言對話還原市井煙火氣,以檔案文獻拼貼歷史斷層,使文本在紀實性與文學性之間達成微妙平衡。如對劉敏父親的描寫:“‘家門口有一條溪溝,水很清涼,里面有很多魚蝦,帶著簸箕隨便一舀,就有一大堆收獲。’父親在飯桌上回憶自己的家鄉。他甚至能說出很多細節,聽上去應該是真的。”

    ——這種具象化的細節處理,將個體生命史轉化為時代變遷的“場景證據”。

    《困在時間里的救贖》在解構中重建敘事倫理,將復雜的醫學理論這種“紀實”本質引入文學性元素成為敘述事件,打破報告文學與敘事散文之間的“寫作界限”,超越出傳統報告文學的寫作框架,使其更貼近大眾生活,更具可讀性和真實感。

    故而,李燕燕的《困在時間里的救贖》是一部兼具藝術性和社會價值的作品,它不僅僅是一個個關于疾病的故事,更是一個關于人性、親情與社會關懷的深刻闡述。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 久久99精品久久水蜜桃| 国产精品扒开做爽爽爽的视频| 国产精品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小说| 精品不卡一区中文字幕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麻豆麻豆必出精品入口| 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久久99久国产麻精品66|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人人妻久久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中国精品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看SSS|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小说| 精品国产福利尤物免费|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怎么打|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观看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