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藝術 守望文化
為了培養學生熱愛、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繪畫藝術,11月3日,“一代宗師”進校園中國繪畫大師賞析公益大課堂活動在豐臺區豐臺第五小學開講。
2016-11-24
-
吳為山:中西文化的使者司徒安
造型藝術的意義在于“型”的創造中記刻著藝術家的生命與情感,同時反映著時代精神和審美。
2016-11-22
-
民營美術館成長的煩惱
今日美術館前這組有趣的群雕,成為城市藝術地標中的代表符號。
2016-11-22
-
堅持守正創新 繁榮文藝創作
●就當下而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鍵是要處理好文藝與市場的關系,堅守文藝審美理想,而非以金錢為本位 ●優秀文藝創作是創作者與人民一同體驗情感陶冶、心靈震撼、思想啟迪、道德升華的過程,始終需要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的支撐 ●廣大文藝工作者既要以開放胸襟廣泛吸收人類文明成果,又要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當前文藝發展實際融會貫通,建構有中國風骨、民族特色、時代精神的求真務實的文藝評論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過程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
2016-11-22
-
生活經驗在藝術接受中的另面影響
藝術世界具有自足性或自洽性,也就是說,藝術作品所塑造的藝術時空本身具有自成一體的獨立性。
2016-11-21
-
92歲高齡“鬼才”黃永玉福州辦展對話文學
展覽圍繞文學展開,展出黃永玉文學手稿、版本、繪畫等不同樣式的作品200余件,吸引不少觀眾前來觀展。
2016-11-18
-
書畫藝術增進中澳文化交流
“這幅山水畫縱深感非常強,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置身于中國的水鄉,令人對那里的生活充滿向往,這種意境在西方油畫作品中很難感受到。
2016-11-17
-
重構鋼筆畫的獨特審美
青城天下幽 孔維云 近年來,隨著繪本產業的發展壯大和連環畫的復興繁榮,鋼筆畫也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016-11-16
-
抒寫人民情懷,展現中國精神,在新形勢下再圖發展
“優秀作品要具有中國精神和創新精神。
2016-11-16
-
“此中有真趣——紀念陳半丁誕辰140周年藝術展”近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此中有真趣——紀念陳半丁誕辰140周年藝術展”近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2016-11-16
-
藝術普及,語不雷人誓不休?
阿波羅是“高富帥”,維納斯是“外國潘金蓮”,顧爺竟如此聊神話 藝術普及,語不雷人誓不休? 顧爺把希臘神話中的眾神全部調侃了一遍。
2016-11-15
-
悟道山川
大別金秋圖 仙山銀蛇 水墨者,國之鴻寶,世之奇葩。
2016-11-14
-
王藝2016研究展: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的有機融合
禮樂圖(綜合材料) 桃園三結義(銅) 最喜小兒無賴(樹脂) 世界那么大,我們去看看(瓷) 兒時記憶(綜合材料) 10月29日至11月16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王藝2016研究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亮相。
2016-11-14
-
書法家的修養與創作(中)
智永《千字文》 梁同書作品 王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 新出土的顏真卿《郭虛己墓志》 懷素《自敘帖》 漢碑名作《西狹頌》 和藝術幾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學問,對書法到底有沒有影響,有多大的影響呢? 有影響是必然的。
2016-11-14
-
藝術棲居與精神家園
11月8日,“意·境”——慧和天語“中國精神”寫意油畫學術邀請展在京舉行,慧和天語藝術空間開館慶典同時舉行。
2016-11-14
-
猶在鏡中:永平元年四神紋鏡
《女史箴圖卷》(局部) 顧愷之 作 南宋摹本 永平元年四神紋鏡(西晉) 一 在故宮,收藏著4000多面古代銅鏡。
2016-11-14
-
陳履生:作為基礎的素描與作為藝術的素描在當下依然很重要
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礎,沒有錯;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就值得商榷。
2016-11-14
-
不要讓欣賞的門檻,阻礙湯顯祖走向世界
高馬得國畫《牡丹亭》 湯顯祖作品所攜帶的文化基因和美學密碼,是人類共有的珍貴文化遺產。
2016-11-11
-
“西藏予我的,遠多于我給西藏美術的”
“韓書力西藏繪畫展”滬上引關注,深扎高原43年的畫家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西藏予我的,遠多于我給西藏美術的” 韓書力說,自己常常行進在“左邊是喜馬拉雅山,右邊是雅魯藏布江”的世間最壯闊的路上。
2016-11-08
-
“詩性工筆——張偉民花鳥畫展”近日亮相北京畫院美術館
由浙江省文聯、北京畫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筆畫學會主辦,浙江省美協、浙江畫院承辦的“詩性工筆——張偉民花鳥畫展”近日亮相北京畫院美術館。
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