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號“朽者”,其藝“不朽”
中國畫走向現代的先行者——陳師曾誕辰140周年 自號“朽者”,其藝“不朽” 北京風俗圖——墻有耳 陳師曾 在中國繪畫“走向現代”的歷史進程中,有這樣一位先行者——他是清末主張變法的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孫,是學者、詩人陳三立之子,是歷史學家陳寅恪之兄——他自號“朽者” ,堅持“畫吾自畫” ,以深厚的筆墨功力,傳承金石寫意之風,并在直面現實中創作出具有人文關懷的畫作;他投身藝術教育與畫會活動中,提攜同道,于民國初年共同開創畫界新局面……他正是被梁啟超評為“現代美術界,可稱第一人”的陳師曾。
2016-12-09
-
吳為山:中西藝術的匯聚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中國古人云,“光陰荏苒,日月如梭”。
2016-12-09
-
國內版畫藝術奠基人王琦去世
中國版畫藝術奠基人之一、最后一位中國新興木刻運動參與者王琦昨天在京逝世,享年99歲。
2016-12-08
-
藝術教育需要國家標準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關乎人的全面發展,關乎創新創造,關乎文化傳承,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
2016-12-06
-
藝為人生
與《藝為人生》這本書的結緣,始于2010年。
2016-12-06
-
劉建武:靜水流深的軍旅書法家
劉建武的書法作品被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軍營大拜年》欄目組贈送給新疆阿拉馬力哨所官兵。
2016-12-05
-
精準定位是根本——“第四屆民營美術館發展論壇”側記
美術館,是文化、思想的生產地。
2016-12-04
-
塑造當代美術的中國精神
對藝術當代性的不同理解,或許最鮮明地凸顯了中國美術在全球化境遇中的自主精神與自覺意識。
2016-12-04
-
中國藝術復興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我的藝術論
新荷 95cm×310cm 金臺記: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人的文化使命,歷史會銘記為此做出貢獻的人! 這是一個特殊的時代,中華民族曾歷經興盛與輝煌,也曾因落后而遭遇外強之欺凌,經過不懈努力,現今正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16-12-03
-
心系蒼生 筆書乾坤
群賢畢至商文事,踵事增華進層樓,熱烈祝賀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召開!本版約請8位作家藝術家代表抒懷建言、暢談體會,以饗廣大讀者。
2016-12-02
-
電視欄目《我愛書畫》揭秘名畫背后的故事
春妮和史國良在節目上 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可以說是真正體現出用西方繪畫技巧繪制中國畫的一部作品,趙忠祥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徐悲鴻這部作品。
2016-11-30
-
郁鈞劍出書談“音樂文學”
馳騁歌壇半個世紀的歌唱家郁鈞劍日前一股腦推出了兩本書和三張碟。
2016-11-29
-
回歸藝術,更多精彩
觀眾在南京養墨堂美術館欣賞作品。
2016-11-29
-
樊鴻賓印象彩墨:中國畫的色彩探索
陽光異常明亮,強烈到看不清高原女子的面孔。
2016-11-28
-
《沃野尋芳》的藝術追尋
原題:跨時空的心靈會晤——《沃野尋芳》的藝術追尋 《沃野尋芳——中央工藝美院在河北李村》(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是周喜俊用了兩年多時間,對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央工藝美院師生在李村期間生活和藝術創作的追述與描寫。
2016-11-28
-
藝術再現中華史詩
編者按 歷經五年的認真創作、精心打磨,“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簡稱“歷史畫創作工程”)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向觀眾呈現出壯觀的中華史詩畫卷。
2016-11-28
-
豎起創作轉向的風向標
桑杰才讓與同伴(水彩) 吳長江 由文化部與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已落下帷幕。
2016-11-27
-
當代書法的精神境界與風尚引領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藝術形式,其不但源遠流長,是中華文明起源的象征,而且在歷史的發展與書體的演進中,愈加豐富多彩、魅力無窮。
2016-11-27
-
鑄造一座座藝術豐碑
為紀念藝術家羅工柳、郁風、彥涵、丁聰百年誕辰,11月15日,由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羅工柳、郁風、彥涵、丁聰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
2016-11-25
-
“睿心天地——賀友直藝術回顧展”在北京畫院開幕
“睿心天地——賀友直藝術回顧展”在北京畫院開幕 “畫故事”紀念連環畫大師賀友直 2014年12月17日,賀友直榮獲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11月21日正值賀友直先生95歲冥誕,“睿心天地——賀友直藝術回顧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