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視角下舞蹈藝術研究
中國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也給舞蹈領域帶來了新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認識世界舞蹈文化,如何更加全面地認識和吸收外國舞蹈文化的發展經驗從而更好地豐富自己。
2018-07-10
-
把最傳統“傳播”成最時尚
縱觀歷史,戲曲藝術一向善于借助新的傳播方式再煥生機。
2018-07-10
-
以高峰研究促進高峰創作
古今中外文藝高峰告訴我們,由文藝理論、藝術史和文藝批評等所組成的文藝研究,總是能夠為文藝創作提供智慧支持,并且為后世體驗和把握這些文藝高峰確立話語規范。
2018-07-10
-
繼承傳統觀照現實
20世紀初,電影由西方傳入中國。
2018-07-09
-
塑造有生命質感的人物形象
由中國國家話劇院主辦的“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原創話劇的回顧與展望”專家研討會6月25日在京舉行。
2018-07-09
-
揭開戲劇人創作背后的“秘密”
我寫過訪談錄,也很喜歡看訪談錄,現在也有人稱它為口述史。
2018-07-09
-
戲曲電影應有新的運營思路
從戲曲界的角度看,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令人關注的新亮點,就是三部3D戲曲電影參加展映,加上經典越劇電影《紅樓夢》修復版的放映,戲曲電影多年來第一次以這樣的強勢方式集體亮相,也因此引發了與戲曲電影相關的許多討論。
2018-07-07
-
依于傳統 游于現實
徐培成今年整整70歲。
2018-07-02
-
文化大餐,不妨佐以“餐后甜點”
兒童劇《海上的諾蘇火布》故事繪本 目前,我國舞臺藝術創作越來越重視圍繞劇目的周邊衍生品開發,戲劇產品形式越來越豐富,其中不乏許多具有鮮明地域和民族風格的創意衍生品。
2018-07-02
-
在時代的現場”當代文藝評論蘇州論壇舉行
6月23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江蘇省文聯、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大學主辦的“在時代的現場”當代文藝評論蘇州論壇在蘇州舉行。
2018-07-02
-
民族自強精神的視覺表征
黨對文藝工作一貫非常重視。
2018-07-01
-
展示紅色題材新空間
“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
2018-07-01
-
傳統民間手工藝如何走出“深閨”
受現代生產生活方式的沖擊,傳統民間手工藝正在加速消亡,圖為堅持手工制香的傳統手藝人。
2018-07-01
-
記錄傳承人口述史十萬火急
臺灣高山族傳統織布 李韻攝/光明圖片 【守望家園】 傳承人口述史是當前非遺保護新呈現的一個最鮮活、最重大的理論問題和理論創新,是我們為世界非遺保護提供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創造。
2018-06-30
-
守住根本 出人出戲
守住昆曲藝術的根本、堅持出人出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激發昆曲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義,讓其不僅活下去,而且活得精彩、活得燦爛 近幾年,上海昆劇團明顯“熱鬧”了許多:以青年演員為主體的“學館制”穩步推行,幾十出傳統老戲得到傳承和鞏固;演出場次大幅度增加,幾代昆曲人都有了更多展示機會和平臺;票房收入、社會關注度連連提升,創造了此前想都不敢想的紀錄……這一系列積極變化都與三年前開始的“一團一策”改革密不可分。
2018-06-30
-
從“走出去”到“請進來”
在中國經濟發展成就不斷被世界所贊嘆時,中國的文化也需要積極地“走出去”,通過積極有效的對外傳播,讓世界各國對和平崛起中的中國有更多的了解,產生更大的信任。
2018-06-28
-
“藝海問道”文化論壇聚焦少兒舞蹈教育
論壇現場 近年來,少兒舞蹈教育作為促進少兒健康成長的重要藝術形式,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2018-06-28
-
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戲曲史”
浙江堪稱戲曲之邦,而杭州則是浙江最重要的戲曲藝術城市,在浙江戲曲史乃至中國戲曲史上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擁有洪昇、李漁這樣的戲曲大家和名家,就連曲家中的女性也以杭州為著,比如,清嘉慶年間以獨幕劇《飲酒讀騷圖》名噪曲壇的女曲家吳藻,出生于清末、一直創作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我國戲曲史上最后一位閨秀曲家陳小翠,還有古代戲曲批評史上最負盛名的女性曲評家吳吳山三婦陳同、談則和錢宜,也都出自杭州。
2018-06-27
-
推動中國藝術發展的“記錄儀”“啄木鳥”和“瞭望哨”
《2017中國藝術發展報告》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組織編寫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18年5月出版 6月20日,由中國文聯組織編寫的《 2017中國藝術發展報告》在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辦出版發布座談會。
2018-06-27
-
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把握新時代主旋律,這是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的根基、前提、生命線 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通過“破繭化蝶”藝術描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波瀾壯闊的奮進過程,更加生動展現新時代的新氣息、新氣象 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
201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