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賽克式”的卡夫卡形象
卡夫卡在當今的國內年輕人中,有大批擁躉,原因是他們視卡夫卡為現代打工人的“嘴替”,認為卡夫卡是極端“I人”的代表,是“躺平一族”的先驅,甚至網絡上還流傳著各種卡夫卡的“喪言喪語”,奠定了卡夫卡作為“喪文化”鼻祖、“喪王之王”的地位。
2024-06-04
-
以《奧登傳》邂逅“反傳記”的奧登
英語詩人奧登(Wystan Hugh Auden,1907-1973)公然反對傳記,本圈層讀者或許早已知曉這一點。
2024-06-03
-
卡夫卡逝世百年|李雙志:代號K的奇幻漂流
一開始的時候,他名叫格奧爾格·本德曼或者卡爾·羅斯曼。
2024-06-03
-
拜倫筆下的威尼斯共和國
在拜倫一生創作的八部詩劇中,《馬里諾·法列羅》(Marino Faliero,1820)可能是最鮮為人知的一部。
2024-05-31
-
沃萊·索因卡與他筆下的非洲世界
2023年12月初,尼日利亞作家沃萊·索因卡開啟了他繼2012年之后的第二次中國之旅,赴上海參加“第八屆上海國際詩歌節”,從主持人手中領取了“金玉蘭”詩歌大獎,并請語言藝術家朗誦了自己的最新詩作《人文頌》。
2024-05-31
-
艾麗絲·門羅和她的文學世界:真實的生活,公開的秘密
5月13日,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艾麗絲·門羅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家中逝世,享年92歲。
2024-05-30
-
洛爾迦:一個“戲劇的狂熱愛好者”
1936年6月炎熱的一天,費德里科·加西亞·洛爾迦在馬德里一位友人家中,為朋友們朗讀自己剛剛完成的劇作《貝爾納達·阿爾瓦之家》(La casa de Bernarda Alba)。
2024-05-30
-
帕斯捷爾納克的預演
活了37歲的醫生 在《日瓦戈醫生》電影里,火車咆哮著行駛在一望無際的冰原,當它穿過漆黑的、長長的烏拉爾山隧道,一部史詩天然地將分為兩部分,前者以莫斯科為中心,后者以虛構的瓦雷金諾為中心。
2024-05-28
-
約恩·福瑟戲劇的詩性極簡主義與人文理想
福瑟是易卜生之后被搬演最多的挪威劇作家,他在劇場里的成功是驚人的,也是偶然的。
2024-05-27
-
鮑勃·迪倫:粗野風格,包含眾多
到今年,鮑勃·迪倫83歲了。
2024-05-23
-
《托爾金傳》:走近奇幻作家的真實人生
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 錢鍾書有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托爾金如果聽到這話,恐怕會深表贊同。
2024-05-21
-
保羅·奧斯特:我們這個時代“最高超的后現代主義者”
保羅·奧斯特。
2024-05-19
-
帕韋塞:以詩歌穿過歲月“苦役”
切薩雷·帕韋塞是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詩人和翻譯家,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在都靈度過。
2024-05-09
-
獨家 | 杜拉斯誕辰110周年:“我越寫,我就越不存在”
電影《情人》劇照 不復《情人》中青春少女的輪廓與容顏,取而代之以略顯佝僂的身形和爬滿皺紋的皮膚,鏡頭前的杜拉斯仍然自信地穿著標志性的及膝短裙和踝靴,松弛地斜倚在王座般的座椅上,以她特有的語速節奏侃侃而談,手指與腕間佩戴的珠寶隨著手勢變化流轉熠熠光輝,時光仿佛被阻擋在窗外,外界的一切都無關緊要。
2024-05-09
-
約恩·福瑟的冷酷與喧囂
談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挪威詩人、劇作家、小說家約恩·福瑟的作品,繞不開的是他標志性的極簡與沉默。
2024-05-06
-
詩有情兮情長存——紀念拜倫逝世200周年
威廉·韋斯托爾(William Westall)畫作《拜倫眺望羅馬競技場》 “那無可匹敵的開放的鮮花,必定最先凋零。
2024-04-24
-
賽珍珠:這個人的心那么細,那么美
“賽珍珠”這個名字,中國讀者想必并不陌生。
2024-04-19
-
馬爾克斯逝世十周年|唯有孤獨恒常如新
從俄狄浦斯意志與命運的抗爭,到中世紀沙漠僧侶的苦修,從初唐詩人陳子昂登樓遠眺的悲歌,到帕斯卡爾閱讀蒙田《隨筆集》時的戰栗,從卡夫卡筆下的K始終無法抵達城堡的絕望,到新媒體虛擬界面的群體性狂歡……關于孤獨的書寫可謂歷史久遠,但它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乃至文明景觀,卻是晚近之事。
2024-04-18
-
“說吧,記憶”——紀念加西亞·馬爾克斯逝世十周年
1967年,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四十歲。
2024-04-17
-
大江健三郎:從人道主義到后人道主義
作為日本反戰文學的杰出代表和“九條會”的重要發起人,大江健三郎的戰斗精神令人感佩。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