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爾納:從苦難者的視角出發,書寫另一種歷史
3月6日上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在思南公館接受了媒體采訪。
2024-03-07
-
從知心到決裂,海明威與菲茲杰拉德的“塑料兄弟情”
閱讀嚴肅文學之余,不妨聊聊文學史上的“八卦”。
2024-02-23
-
2023布克獎得主保羅·林奇:絕境的明象與暗影
“在世界末日那一天 我想種下一棵樹” ——W.S.默溫 愛爾蘭作家保羅·林奇(Paul Lynch)的長篇小說《先知之歌》(Prophet Song)是一部引送讀者凝視深淵的“驚心”之作,一出版即獲得了廣泛贊譽,并贏得2023年度的布克獎,布克獎評委會稱其“震撼心靈……真正的杰作”。
2024-02-21
-
諾獎得主約恩·福瑟:為了離開自己而寫作
2023年10月5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挪威詩人、劇作家和小說家約恩·福瑟(Jon Fosse)。
2024-02-02
-
阿爾貝·加繆:“存在主義者透視荒誕世界”
阿爾貝·加繆是二十世紀著名的法國作家、劇作家、哲學家。
2024-01-31
-
“唯有那些承載著意義的詞語會落下”
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尤內斯庫戲劇全集》。
2024-01-31
-
“命運如雪的詩人”與他的自由寫作
瑞士現代作家、詩人羅伯特·瓦爾澤(Robert Walser,1878-1956)被譽為現代德語文學的奠基人,也被稱作“命運如雪的詩人”。
2024-01-26
-
毛姆誕辰150周年︱他活出了你十輩子的人生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一個在全世界讀者心中響當當的名字。
2024-01-26
-
挪威作家佩爾·佩特松:時間之河與回聲之地
世上的河流是相通的。
2024-01-26
-
厄休拉·勒古恩的多重世界
厄休拉·勒古恩 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1929年10月21日-2018年1月22日),美國科幻、奇幻、女性主義與青少年兒童文學作家,不僅創作小說,也著有詩集、散文集,還翻譯過《道德經》。
2024-01-23
-
無法終結的20世紀——重估米蘭·昆德拉的歷史遺產
中國文壇與學界對“八十年代”的懷舊熱度還未完全消退,便又掀起了“重返九十年代”的新一輪熱潮。
2024-01-23
-
出版故事 | 如果世界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她就是那個局外人
1949年,杜布拉夫卡·烏格雷西奇出生在南斯拉夫一個叫庫蒂納的小城,在今天克羅地亞的首都薩格勒布附近。
2024-01-18
-
誰是克彭?
1954年,在沃爾夫岡·克彭(Wolfgang Koeppen)的《死于羅馬》(Der Tod in Rom)一書中,猶太揚,昔日死神的代言人,前黨衛軍首領,再次回到了二戰之后的羅馬——電影《羅馬假日》(1953)中的那個浪漫的、生機勃勃的羅馬。
2024-01-11
-
作為“一名狡猾劇作家”的毛姆
2023年春末,毛姆的名作《周而復始》再度登陸倫敦西區的橘子樹劇場。
2024-01-10
-
加納作家阿瑪·阿塔·艾朵:為民族和女性寫作
非洲最杰出的作家和女性主義者之一、加納民族獨立和自由的斗士、加納女性獨立和自由的推動者阿瑪·阿塔·艾朵(Ama Ata Aidoo,1945—2023)于2023年5月31日在加納首都阿克拉去世,加納為其舉行國葬,加納總統納納·阿庫福·阿多(Nana Akufo-Addo)稱贊其為“杰出的作家,女性事業、非洲人事業及全世界進步人士事業的倡導者。
2024-01-08
-
斯賓諾莎的遺產
1656年7月,一樁遺產繼承官司震驚阿姆斯特丹。
2024-01-04
-
在歷史的斷裂處:日本文壇上的深澤七郎
深澤七郎(1914-1987)的出現震驚了當時整個日本文壇。
2024-01-02
-
作為游牧的見證:切斯瓦夫·米沃什與“純詩”的對話
德國羅曼語文學家胡戈·弗里德里希(Hugo Friedrich)在他1956年出版的詩學專著《現代詩歌的結構》中,將波德萊爾以降至20世紀中葉的歐洲現代詩歌,視作一個共時整體。
2023-12-27
-
“命運如雪的詩人”羅伯特·瓦爾澤:成為渺小,保持渺小
1956年12月25日,農場少年們發現了一位無聲躺臥在雪地里的男人,雪花靜落在他黑色的外套和帽子上,已經攢起薄薄一層。
2023-12-26
-
法國作家帕斯卡·基尼亞爾的中國情結
帕斯卡·基尼亞爾是法國當代文學家、音樂家、語言學家、哲學家和思想家。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