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電影如何兼顧技術實驗與文化認同
劉慈欣自陳,《流浪地球》的核心完全是美學的,他正是試圖書寫“推動世界在宇宙中流浪這樣一個意象”,才逐步推演出諸多科技想象。
2019-02-20
-
詹玲: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的宏大敘事
21世紀初以來,隨著現實主義文學重歸文壇主流,當代文學重構宏大敘事的沖動和愿望逐漸涌現,主流文壇集中出現了一批帶有強烈“史詩化”追求的長篇創作。
2019-02-19
-
中國科幻文學不止《流浪地球》
今年的春節檔電影,熱點不斷。
2019-02-19
-
《從地球到月球》成跨時代經典 激發人類仰望星空
春節檔期上映的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掀起一股太空熱潮,原本生僻難懂的“剛體洛希極限”“引力彈弓”等科學概念引起了大眾的興趣及廣泛討論,很多科學界人士笑稱“此片堪稱最好的天文科普”。
2019-02-15
-
換個文學角度, 談“劉慈欣”的多種“打開”方式
今年春節的文化大事件,是屬于“中國科幻元年”這個標識的。
2019-02-15
-
“一星大戰”傷害網絡藝評生態
對一部影視劇的熱議評說,本來在網絡上各自抒情暢懷打星評級是常事。
2019-02-15
-
是什么撐起了《流浪地球》30億票房
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昨天邁過了30億元票房的門檻。
2019-02-15
-
用工匠精神打造《流浪地球》
截至2月14日上午,《流浪地球》上映10天的累計票房已經突破29億元,并且后市依然強勁。
2019-02-15
-
走向世界的中國科幻文學
進入21世紀,中國科幻文學涌現出大批優秀科幻作家和作品,國際影響力漸強,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2019-02-14
-
繞“地”喧嘩,指向批評的“初心”
電影市場春節檔結束,《流浪地球》成為逆襲成功的最大黑馬,但伴隨著《流浪地球》攀升的票房,是愈發撕裂的輿論場。
2019-02-14
-
《流浪地球》當得起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重任
2015年出版的《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封底上,用紅色字體印著我的一段預言:“所謂的中國科幻元年,它只能以一部成功的中國本土科幻大片來開啟。
2019-02-14
-
在科幻中體味愛情的缺憾
在面對愛情的時候,科學和科學家們一樣,往往呈現出一種相似的笨拙。
2019-02-14
-
科幻與愛情的多樣邂逅
1.奇觀式的愛情 無論古今中外,愛情一直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母題。
2019-02-14
-
寄語《流浪地球》:科幻迎來萬物生長的黃金時代
我們的國家正處于一個快速現代化的進程中,生機勃勃的大環境為科幻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科幻迎來萬物生長的黃金時代。
2019-02-12
-
《流浪地球》能否成為撬動中國科幻電影的支點
10000多座行星發動機,4.3光年外的新恒星;400年籌備,2500年航行,100代人參與其中……《流浪地球》里,深植于中國文化土壤的家園情結是故事的核心推動力。
2019-02-07
-
《火星孤兒》前言:一場宇宙意義的高考
中國科幻文學正在步入一個快速發展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到科幻創作中來, 題材和手法都在快速更新, 想象的邊疆也在不斷拓寬。
2019-02-02
-
廣袤的思索 冥想的遠方
閱讀領域有自己的運行規則。
2019-01-26
-
評《百年中國科幻小說精品賞析》
在文學史寫作日趨精細化、類別化的今天,重新梳理科幻小說的百年史就顯得尤為迫切。
2019-01-26
-
科幻電影是科普的高維藝術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
2019-01-26
-
科幻視野中的城市書寫
科幻小說探討的,就是在一個相差數十個數量級的尺度范圍內,城市究竟意味著什么,我們每個人在這樣不同尺度的城市里生活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們會產生什么樣的互動,然后對于未來我們會有什么樣新的問題和新的解答。
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