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電影是科普的高維藝術(shù)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xiàn)軟著陸。
2019-01-26
-
科幻視野中的城市書寫
科幻小說探討的,就是在一個相差數(shù)十個數(shù)量級的尺度范圍內(nèi),城市究竟意味著什么,我們每個人在這樣不同尺度的城市里生活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們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互動,然后對于未來我們會有什么樣新的問題和新的解答。
2019-01-16
-
羅輯的決斷:《三體》的存在主義意蘊及其文化啟示
選擇賦予一個人的本質(zhì)一種莊嚴,一種永久不會完全忘卻的寂靜的尊榮。
2019-01-14
-
這套科幻有點兒“怪”
看過韓松科幻小說的人,大多都經(jīng)歷了一場奇異的體驗。
2019-01-14
-
王泉根:讓科幻擁抱最廣大的生命世界
由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暨科學普及出版社)、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和北京市海淀區(qū)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2018年第二屆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科幻創(chuàng)作研究基地年會暨少兒科幻系列圖書研討會等活動,非常及時,非常必要。
2019-01-11
-
超級英雄拯救世界?先看超級英雄電影自救指南
《蜘蛛俠:平行宇宙》《海王》和《大黃蜂》都圍繞著“成長”這個古老的主題。
2019-01-09
-
付如初:東方科幻的可能和未來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它會終止” 這是卡夫卡說的,還是直抵本質(zhì)。
2019-01-07
-
《雷沙革村的讀墨人》:科幻文學的“重點所在”
2018年距瑪麗·雪萊發(fā)表《弗蘭肯斯坦》開現(xiàn)代科幻先河恰好200年,而隨著在21世紀頭20年即將在眾聲喧嘩中緩緩逝去,那些大膽猜測今日世界的偉大科幻小說中的驚世駭俗想象紛紛落空。
2019-01-04
-
科幻是用非寫實和現(xiàn)實主義兩種方式描繪未來的作品
從瑪麗·雪萊、儒勒·凡爾納和H. G.威爾斯的時代開始,科幻作品不僅幫助定義和塑造了文學的進程,而且已經(jīng)超越虛構(gòu)文學的領(lǐng)域,影響了我們對文化、科學和科技的看法。
2019-01-03
-
阿西莫夫?qū)?019年的世界做的預言,哪些對了哪些錯了
1983年底,《多倫多星報》邀請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對2019年的世界做出預言。
2019-01-01
-
韓松:新科幻 出東方
今年,兩部由劉慈欣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即將上映,此外,更多的科幻電影也在籌拍和制作當中。
2019-01-01
-
吳巖:科幻現(xiàn)實主義和科幻未來主義將長期并存
200年前,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創(chuàng)作了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
2018-12-25
-
中國視域下的科幻地形圖
《給孩子的科幻》有一個頗為冷酷的開篇。
2018-12-21
-
“后人類時代”還是“前人類時代”?
自從“阿爾法狗”戰(zhàn)勝圍棋世界冠軍以來,關(guān)于人工智能的話題就越來越熱,有人提出,我們是不是進入了一個“后人類時代”。
2018-12-21
-
逐夢的中國科幻
科幻與未來結(jié)伴同行,與“夢”如影隨形。
2018-12-17
-
王瑞瑞:論科幻文學的宇宙?zhèn)惱?/a>
摘要:因認知與間離相結(jié)合、關(guān)切未來且指向當下的文類特征,科幻文學成為我們進入后人類時代思考宇宙?zhèn)惱淼慕^佳方式。
2018-12-14
-
人文科學如何面對人工智能時代?
1 對人文科學的意義的懷疑和對人文科學的命運的擔憂由來已久。
2018-12-12
-
阿瑟·克拉克 《天堂的噴泉》:我們?yōu)槭裁匆非罂茖W?
《2001:太空漫游》是科幻史上當之無愧的經(jīng)典,雖然電影舒緩的節(jié)奏讓人昏昏欲睡,小說的行文也有些晦澀難懂,但不可否認的是,許許多多的人從這部電影中得到了啟發(fā)和靈感,打開了看待世界的新方式,甚至在它的激勵下,走上創(chuàng)作的道路。
2018-12-06
-
科幻文學:拓展人的本質(zhì)力量
作為中國作協(xié)的一名工作人員,作為《小說選刊》的副主編,還是要對科幻文學說一聲抱歉,因為我在中國作協(xié)11年了,感覺科幻文學和中國作協(xié)的聯(lián)系不多,好像中國作協(xié)也不太關(guān)注科幻文學,中國科協(xié)在這方面的研究更多一點。
2018-12-05
-
《魚舟·獸舟》:為生存改造基因
生存壓力是物種進化的最大動力。
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