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昌齡 大唐豪俠愛吃魚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025-01-08
-
古代臘日是哪一天
今天是2025年的第二天,農歷也已進入臘月。
2025-01-07
-
唐代御史詩歌風尚
唐代詩歌興盛,不少詩人擔任監察御史,如王維、杜牧、劉禹錫等,擔任諫官的有白居易、杜甫、岑參等。
2025-01-07
-
古代詩人怎么過臘八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在宋代已經基本定型,當時主要的慶祝活動有浴佛會、食臘八粥等。
2025-01-07
-
《春秋繁露》:“內圣”與“外王”的統一
漢承秦制,既繼承秦成功的經驗,也吸取了秦失敗的教訓。
2025-01-07
-
蘇軾,追求新變的歲末意象
偉大的詩人都是敏感的,總能看到世界中的詩意。
2025-01-06
-
古典學的守舊與創新
古典學崇尚古代經典,是為守舊;但“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并不是泥古的代名詞,更不是思想復辟的口號,畢竟“吾其為東周”更多是孔子無可奈何的比喻。
2025-01-06
-
海瑞為何不吃鵝?
隆慶年間,離開京城通政司不久,剛到南直隸上任的巡撫海瑞燃起了自己的第一把火,公布自己的施政綱領“督撫條約36條”,明確規定:自己出行地方接待可以提供雞魚肉,但不得供應鵝及黃酒。
2025-01-06
-
四大天王“班味”濃?
“我不行了,這四魔將的造型像極了正在上班的我。
2025-01-03
-
甘陽:古典學的“好日子”似乎到頭了
(本文是甘陽老師2024年12月7日在中山大學博雅學院、中山大學古典學研究中心主辦的“文明對話視野中的古典學暨學科建設研討會”上的發言,由澎湃新聞記者丁雄飛整理,經作者改定。
2025-01-02
-
早年間怎么過陽歷元旦
1940年1月1日《申報》的新年專刊 元旦,在我國是一個既古老又新興的節日:說它古老,它有幾千年的歷史。
2025-01-02
-
南音之始應為“候人猗”
《呂氏春秋·音初》記載四方音樂之始,其中關于南音稱:“禹行功,見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
2025-01-02
-
漫談《玉簪記》
愛戲的人們看《牡丹亭》的演出時,必會聯想到它的作者湯顯祖,但看《玉簪記》時,就未必人人都能說得出它的作者是誰了。
2024-12-31
-
辛棄疾的家世與家風
辛棄疾的家世,歷來不甚了然。
2024-12-31
-
蘇東坡與《蘇東坡傳》漫談
去年,京東網站為我搜集一些讀者提問,其中第一個問題是:“您說自己最喜歡陶淵明和蘇東坡,讀了您的《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我受益匪淺,不知您是否打算也寫一本蘇東坡?另外,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您怎么看?” 我的確很喜歡這兩位偉大的作家,《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寫于二三十年前,先后有五個出版社不斷再版,大概一共重印了二十多次,最近我又給一個新版寫了序言。
2024-12-26
-
顧炎武的天下觀
大學與大儒古來難得,顧炎武兼得了;大師與大賈古來難得,顧炎武兼得了。
2024-12-26
-
古代書肆的營業書目芻議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進古籍出版和流通歷史的學術研究,古籍的營業書目是一宗值得重視的文獻資源。
2024-12-24
-
一個不一樣的晚年包拯
嘉祐四年(1059),歐陽修給宋仁宗寫了一篇奏折《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核心內容就包拯彈劾了兩位三司使之后,自己被任命為新的三司使一事向皇帝匯報了自己的想法。
2024-12-24
-
以“想當然耳”筆補造化
“然其有些見解,的確不凡,其所發揮,真有些像王國維之于文學,蓋西學對他們的影響是相同的。
2024-12-23
-
北京地鐵3號線站名掌故
近日,三條(段)北京軌道交通線路開通運營。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