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活文物 滋養心靈——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談發揮文物的育人作用
如何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從而更加有效地對青少年和成年人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在這方面,故宮博物院無疑有著一定的示范意義和龍頭作用。
2017-06-22
-
評故宮追思“捐寶人”:鼓勵捐贈還需制度支持
對捐贈者的表彰可以進一步制度化,獎勵金也應該有個明確的規定。
2017-06-21
-
喇家遺址:東方的龐貝
喇家遺址面條出土時的紅陶碗和碗中遺物 大河家是一處黃河渡口,位于甘肅與青海南緣邊界。
2017-06-20
-
八千秦俑的故事講給你聽
許衛紅(右)和袁仲一在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
2017-06-20
-
當代金屬藝術:熔古鑄今 融入時代
金與瓷(銀) 【中國】鄭 靜 錢王浩 作 金銀彩花器(純銀、純金) 【日本】前田宏智 作 金屬來自自然,浴火重生,千錘百煉。
2017-06-16
-
在膠片中瞥見那個時代
6月9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光影人生——高帆、牛畏予攝影回顧展”開幕。
2017-06-16
-
國內首個北朝文物展驚艷深圳
▲青釉龍柄雞首壺(北齊武平元年)。
2017-06-15
-
藏珍菁華講述海南故事
光緒款黃釉帶蓋瓷豆。
2017-06-14
-
北朝風華現鵬城
本次展覽“重頭戲”“虞弘墓漢白玉石槨”上的精美雕刻。
2017-06-14
-
走進海上絲綢之路古沉船的奇妙世界
唐朝長沙窯青釉褐彩云氣紋茶碗 日前,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提到了千年沉船“黑石號”,他說:“我們的先輩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
2017-06-14
-
他鄉遇故知:面對流失文物你痛不痛
女史箴圖 東晉顧愷之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搗練圖 宋徽宗摹本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商周四出戟鳳鳥紋卣 青銅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中國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網傳海外的中國文物可能有1000萬件,雖是猜測,卻應距事實不太遠。
2017-06-13
-
考古擦亮北京歷史金名片
●北京城市副中心新發掘二百七十六座古墓葬●圓明園如園遺址整體布局首次被揭開 考古擦亮北京歷史金名片 唐潞縣縣丞艾演墓。
2017-06-13
-
一覽正定古城千年市井生活
工作人員在介紹疊壓層。
2017-06-13
-
華縣皮影 燈影里的世界
華縣皮影 去華縣是沖著皮影去的,在華州皮影文化園里,我們看到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皮影戲演出。
2017-06-13
-
河北行唐發現東周時代古墓群
出土的青銅器 資料圖片 本報訊(耿建擴、郝子朔)6月8日,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村北,考古隊員小心翼翼地在大小不一的探方里忙碌著。
2017-06-09
-
景德鎮陶瓷藝術展頻現珍品
展出的仿清乾隆粉彩鏤空象耳轉心瓶 資料圖片 本報北京6月8日電(記者王國平、胡曉軍)繼5月“歸來·絲路瓷典”展覽在國家博物館亮相后,“國之瑰寶——中國景德鎮陶瓷文化展”再度“登陸”中國政協文史館,讓京城百姓和游客可以集中領略景德鎮陶瓷藝術的魅力。
2017-06-09
-
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
今年6月10日是我國第十二個文化遺產日,對于非遺保護來講,如何把握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如何擴大傳承人群體系?……面對一系列問題,我們請來專家學者共同探討—— 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 吳元新與母親管惠芳在制作藍印花布。
2017-06-08
-
法門寺佛指舍利的文化特性
法門寺出土的佛指真身舍利 資料圖片 法門寺真身寶塔 資料圖片 1987年,陜西寶雞法門寺唐代地宮中出土了四枚佛指舍利。
2017-06-06
-
博物館如何參與“一帶一路”文化建設
麥積山佛像 圖為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神獸金飾 圖為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唐舞馬銜杯銀壺 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如何利用好博物館擁有的文化資源,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民心相通和文明交融,為沿線地區民心相通奠定雙多邊合作的堅實基礎,意義重大。
2017-06-06
-
觀出土文物 讀美好中華
叔五父銅匜,西周晚期,陜西眉縣馬家鎮楊家村青銅器窖藏出土。
201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