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駝鈴過磧 泛海凌波——北京文物所見“一帶一路”中的中外交流
昌平張營商代蛇紋鬲 平谷劉家河商代金耳環 元代景德窯青花“昭君出塞”罐 華芳墓出土的玻璃碗和銀鈴 大圣壽萬安寺白塔 十字寺石刻刻有敘利亞文 影青多穆壺 北朝的青銅駱駝水注 元代的陶駱駝 西晉墓出土陶俑 萬佛堂萬佛法會圖局部 明正德青花靈芝阿拉伯文罐 明代青玉胡人戲獅紋帶板 《愛烏罕四駿圖》之一 利瑪竇墓地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正在北京舉行。
2017-05-17
-
明天,讓我們“約會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的親子課程以在展廳上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和文物的互動中體悟時光沉淀的春秋文華。
2017-05-17
-
深懷敬畏之心把文物攝影這個“活兒”做好——訪文物攝影師劉小放
掐絲文物(明代) 劉小放 攝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文物修繕師從幕后走到了臺前,他們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讓人感動。
2017-05-15
-
深研中華美學精神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亦有古碑林之稱。
2017-05-15
-
透過文物,看美好中華
圖①:河南三門峽廟底溝遺址出土的彩陶。
2017-05-12
-
五月鵬城“驚硯”
乾隆御銘夔紋松花硯。
2017-05-11
-
故宮文物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5月8日,“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開幕式上,觀眾正在拍攝金星玻璃燒造的系列工藝品。
2017-05-09
-
“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在京拉開帷幕
作為開幕首展的“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展”將展出219件套珍貴外國文物,其中大部分為首次亮相。
2017-05-08
-
出于泥土的瑰寶
大飛鴻瓦當 漢代 三鶴紋瓦當 漢代 蟾蜍玉兔瓦當 漢代 瓦當,是我國古代建筑中筒瓦頂端下垂部分。
2017-05-08
-
陸地絲綢之路上的刺繡文化
清代維吾爾族毛織袷袢,新疆博物館藏。
2017-05-05
-
“永宣盛世”里那些藝術的風雅和傳說
去年于香港拍出9932萬港元的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紋凈水瓶。
2017-05-05
-
瀕臨絕跡的“紫砂掛釉”
明代紫砂醬釉筋紋繪錢披肩罐 清代四方倭角龍紋壺 清代白砂豆青水盂 “紫砂掛釉器物結合了紫砂與瓷器兩種工藝,凝聚了匠人與文人共同創作的智慧,其藝術和收藏價值近年來已開始被人們重視。
2017-05-05
-
中鴻信推出鼻煙壺專場
中鴻信春拍首次推出“如熏”清代鼻煙壺專場,按照裝飾紋樣推出溯源、化物、祥瑞、千顏、刻畫、歸屬六個專題板塊,共呈現各式鼻煙壺八十余件。
2017-05-05
-
“巴金壺”:紫砂向文學的一次致敬
原標題:紫砂向文學的一次致敬 《巴金壺》正面除“巴金壺”三個字以及作者的一枚印章外,查元康先生還刻了一段話:“此壺以竹石為基調,體現巴金先生高風亮節、光明磊落的一生。
2017-05-05
-
河南安陽首次發現古代游牧民族特征墓群
出土的青銅鍑 王小彤攝/光明圖片 本報河南安陽5月3日電(記者王勝昔)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近日在河南安陽首次發現具有古代游牧民族特征的墓群。
2017-05-04
-
15件“永宣”文物估值近10億
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 鄭和寫經 “永樂大帝的世界——御制唐卡暨永宣文物特展”今日起在龍美術館西岸館開幕。
2017-05-02
-
“中國風”與“西洋風”——午門尚美珍寶展上的東西對話
為貝利公爵夫人定制的中式折扇 1830年 法國歐塞爾市政廳??四┪镳^藏品 道光帝御題書畫折扇 道光十五年(1835年) 故宮博物院藏品 中國風茶壺與奶壺 19世紀中期 盧浮宮博物館藏品 銅鍍金畫琺瑯八棱開光提梁壺 清乾隆(18世紀) 故宮博物院藏品 “中國官員夫人”畫像 19世紀初 馬勒梅松城堡博物館藏品 遜帝溥儀的鎳金戒指 民國(1922年) 故宮博物院藏品 四月的故宮博物院芳菲爛漫。
2017-05-02
-
名家話說絲綢之路
《話說絲綢之路》 劉迎勝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選自《話說絲綢之路》) 敦煌壁畫中的張騫出使西域圖 (選自《話說絲綢之路》) 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納墓地出土唐代舞女俑 (選自《話說絲綢之路》) 公元前7世紀巴比倫最早的世界地圖 (選自《話說絲綢之路》) 【讀書者說】 目前,在“一帶一路”的國策日益深入的情形下,很多讀者都需要比較全面地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和東西方文化交往的主要內涵。
2017-05-02
-
國家大劇院“陜西古代樂舞文物特展”開幕
日前,一場閃爍著古老文明光輝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陜西古代樂舞文物特展”在國家大劇院東展覽廳拉開帷幕。
2017-05-02
-
馬鐙:一項改變歷史進程的發明
馮素弗墓出土的馬鐙 資料圖片 凡是讀過金庸小說的讀者,對于慕容這一姓氏都不會陌生。
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