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美術館上海音樂學院共建美育基地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美育的重要論述,做好新時代的美育工作,中國美術館與上海音樂學院共建美育基地簽約儀式于12月10日在中國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
2019-12-18
-
陜西發現唐駙馬都尉薛紹墓
出土的陶俑 資料圖片 證明墓主為薛紹的墓志 資料圖片 12月17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消息,在位于國家級開發區西咸新區的空港新城發現了“唐駙馬都尉薛紹墓”,并公布了最新發掘成果。
2019-12-18
-
博物館美術館開夜場 不只亮燈那么簡單
中國美術館所在的街區,稱得上是一個夜生活的黃金地段。
2019-12-17
-
希望這會是一座能夠與世界自豪對話的美術館
將于明天開館的程十發美術館外景。
2019-12-17
-
在“最后的芮國”賞周風遺韻
觀眾在國家博物館“周風遺韻——陜西劉家洼考古成果展”上觀看展覽。
2019-12-17
-
古老技藝 精彩復現
圖片由上至下分別為:琺華牡丹瓔珞紋梅瓶、澄泥硯荷塘月色、推光漆器鳳凰戲牡丹 12月10日,第四屆山西文博會落幕。
2019-12-13
-
百年晉博:中國故事的博物館講述方式
山西博物院(以下簡稱“晉博”)是中國近代第一批具有現代意義的博物館,它的前身——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是在傳播新知、開啟民智的潮流下應運而生的西方類型的現代博物館。
關鍵詞:  山西博物院2019-12-08
-
文博專業人才迎來發展新機遇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國家文物局3日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深化文物博物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文博職稱改革意見》)。
2019-12-04
-
天津舊石器時代考古再獲新突破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薊州區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組隊,對位于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果香峪村西北的小山接近山頂處的朝陽洞兩處洞穴遺址進行兩個多月的考古挖掘后,發掘面積50平方米,現出土包括舊石器時代石制品在內的各時期文物200余件,取得重要收獲。
2019-12-03
-
河南淮陽“時莊遺址”疑現四千年前糧倉
近期,考古專家在河南周口市淮陽縣時莊村發掘出一處距今約4000年的龍山文化遺址,出土遺存罕見,被考古界命名為“時莊遺址”。
2019-12-03
-
揭開絲綢之路古城拉甫卻克的面紗
拉甫卻克墓地全貌 本報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拉甫卻克墓地出土的陶罐 本報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拉甫卻克墓地出土的銅鏡 本報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館員王永強幾個月來百思不得其解:從哈密市拉甫卻克墓地墓葬的發掘情況看,這明明是唐代新疆地區中等規模以上的墓地,特別是斜坡墓道磚室墓,是東部天山地區該類墓葬的首次發現,更是除新疆庫車外第二處發現,是一批具有典型中原漢式風格的墓葬,但卻沒發現一塊墓志銘。
2019-12-03
-
甲骨文與中華文明的傳承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編號為Y0712的甲骨。
關鍵詞:  甲骨文發現一百二十周年2019-12-01
-
考古為大唐西域傳奇再添新故事
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的金銀飾品 新疆尉犁縣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出土的文書 “絲綢之路上,考古太有料了!”11月22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新進展工作會,聚焦近期古代絲綢之路沿線重要考古發現。
2019-11-25
-
首位漢譯青金石的是玄奘
玄奘 在日前舉辦的2019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上,敦煌研究院研究員王進玉披露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澄清了中國古代青金石顏料名稱的幾個問題。
2019-11-19
-
國家典籍博物館玩起實景解謎游戲
尋寶解謎游戲其中一個環節——描拓 11月17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博物館主題實景解謎游戲“古籍保衛局”之“山海社的寶藏”迎來首批玩家,玩家們通過已知的零星線索以及手上的一個神秘信封,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廳中尋找著蛛絲馬跡,希望能找到“山海社的寶藏”。
-
“為漢字安一個家”
十年前,河南大學王蘊智教授給時任河南省委主要領導寫信,倡議建設一個以漢字為主題的博物館。
-
證古澤今:甲骨文醒來120年
左圖 人騎馬甲骨文展示。
2019-11-17
-
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
13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
2019-11-14
-
飄零已久 一朝回家
王獻之《中秋帖》(局部) 韓滉《五牛圖》 王珣《伯遠帖》(局部) 皿方罍 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文明,擁有著獨特而豐富的文化遺產。
2019-11-06
-
走近絲路驛站小吏
圖為懸泉置遺址。
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