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接待觀眾“10億+”,博物館緣何成為“網紅打卡地”?
編者按:無論是去圖書館享受閱讀樂趣,還是到博物館“打卡”看展,抑或是去劇場看一場文藝演出,如今,享受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已經成為老百姓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
祝勇:莊嚴先生與故宮文物南遷
一 莊靈先生把他的名片遞給我,名字是手寫體,端莊秀美。
2020-07-11
-
《紅樓夢》與文人雅器
前段時間,隨著國博的預約重新開放,各大展出也再次亮相,其中頗受關注的就是“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
2020-07-01
-
博物館行業如何應對寒冬?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和往年相比,博物館今年的日子不太好過。
-
古老文化傳播乘上現代科技之風
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西段的敦煌是一個古老的城市,以宏偉而精美的敦煌石窟藝術和蜚聲海內外的敦煌學著稱,無疑是絲綢之路上最受關注的一顆明星,而敦煌莫高窟則是一座沉淀了人類千年辛勤勞作和盡情發揮藝術思維結晶的寶庫。
-
未來的博物館如何發展
打開手機,足不出戶,便可輕松暢游博物館。
-
祝勇《故宮六百年》快手直播,近十三萬人同時在線觀看
2016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專題研究時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故宮(以及整個北京城)子午線與卯西線的交叉點,剛好是太和殿前廣場。
-
未來的博物館如何發展
打開手機,足不出戶,便可輕松暢游博物館。
-
線下+云上,體驗多維文博之旅
“第一場微綜藝展覽直播,沒想到就有超過56萬人次在線觀看,點贊數接近4萬。
-
博物館:為明天收藏今天
左圖 游客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觀展。
關鍵詞:  博物館2020-05-17
-
高校博物館的路怎么走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博物館事業的大繁榮,高校博物館也大發展,目前總量已近450座,并有更多學校在新建、改建和擴建場館,甚至是打造集群。
關鍵詞:  復旦大學博物館2020-05-17
-
“云端”上的藝術生活
近期,一些博物館、音樂廳和歌劇院的暫停開放對熱愛藝術的歐洲人來說實屬遺憾。
關鍵詞:  云端2020-05-17
-
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既要保護歷史文物,又要保障經濟發展,如何堅持原則、堅決保護?怎樣實事求是、開發利用?20年前,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對萬壽巖遺址兩次批示,采取措施將文物搶救出來、整體保護,成為處理文物保護與利用問題的一個生動樣本。
關鍵詞:  文物2020-05-17
-
“云游敦煌”火起來背后,是博物館文創思維全面“上新”
時下,多家博物館開始“借梯登高”,與互聯網企業聯手布局文創。
-
這些歷史博物圖書 火了朋友圈,好在哪里
南京船 一批歷史博物圖書,從好玩的話題入手,以大量圖文暢談文物,在不少人朋友圈里刷了屏 制圖:李潔 為什么說善于“見風使舵”的中國古代縱帆船技術遠超同時期的西方橫帆船?為什么說“馬踏飛燕”腳下踏的可能根本不是燕?帶著這些有趣的問題,近期出版的一批歷史博物圖書,在不少人朋友圈里刷了屏。
-
博物館線上展覽“破局走紅”是機遇更是挑戰
廣東省博物館“風尚——18至20世紀中國外銷扇” 作者提供 吉林省博物院“閑居·雅事——書畫茶香二三事” 作者提供 編者按 持續的疫情,使“互聯網+”打造的“云文化”加速進入了大眾的生活。
-
內地多家博物館直播展出文物珍品
原標題:內地多家博物館直播“云春游” 文物珍品釋壓“吸粉” 圖為甘肅省博物館講解員王雪麟正在進行淘寶直播。
-
天津博物館公開征集抗擊疫情見證物
原標題:天博公開征集抗擊疫情見證物 日前,記者獲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天津博物館積極應對,作為地域內的歷史文化載體、公益性文化機構,本著“為今天收藏昨天,為明天收藏今天”的理念,天博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抗擊疫情見證物,記錄疫情中的點點滴滴,保留下這段特殊的記憶。
關鍵詞:  天津博物館2020-02-23
-
法國如何借助博物館在海外圈粉無數?
身邊的藝術展覽,正變得越來越繁榮、豐富、多元。
-
動物中的“活化石”
圖為唐代十二生肖俑,中國國家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