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史依弘
攝影:言布 今年五一,史依弘將在上海一人獨挑京劇“四大名旦”代表作。
2018-04-26
-
李小冉:人到中年仍是漂亮姐姐
當很多不惑之年的女演員在抱怨大女主、好角色找上門的機會越來越少時,李小冉應該算是幸運的,因為還會有很多“談戀愛”的女孩找到她,比如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都市情感劇《下一站,別離》。
2018-04-25
-
童自榮:讓我躲在幕后
他是《佐羅》里帥氣的俠客,是《少林寺》里匡扶正義的武僧覺遠,也是《茜茜公主》里充滿喜感的上校,是《玩具總動員》里搞笑的牛仔,還是《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里邪魅的大反派混沌……他就是一代影迷心目中永遠的“配音王子”童自榮。
2018-04-25
-
范曉楓:愛芭蕾,只愿活在這樣美好的瘋狂里
范曉楓曾在舞劇《吉賽爾》中飾演女主角,她的表演獲得無數贊譽。
2018-04-24
-
牟森:從先鋒走向正典
牟森近照 牟森在《一句頂一萬句》劇組 朱朝暉攝 1993年的牟森肖全攝 《零檔案》劇照。
2018-04-24
-
慢下來,尋找中國風的電影語言
電影《小畢的故事》海報 當前我國電影市場開始呈現差異化的態勢,最顯著的現象就是好萊塢商業大片已不是一家獨大,國產電影和美國以外其他國家的類型片也能夠在票房上取得較好的成績。
2018-04-23
-
吳福春書法藝術印象:敦敏達觀 澄澈拙樸
吳福春,1957年出生。
2018-04-23
-
當年離家的羅大佑,歸家了
2006年,羅大佑曾在上海打浦路38弄1號住過一年,原因很簡單,因為上海是大都會,他覺得這里對自己的創作會有幫助。
2018-04-23
-
游走于真假青銅器之間 考的就是功力
攝影/王曉溪 許多人提起青銅器總覺得高深莫測、無從談起,印象中是個遠古而來的“大家伙”。
2018-04-23
-
同心譜經典——《建國大業》的創作故事
王興東 《人民日報》刊登的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合擁護中共“五一口號”的通電和給毛澤東的復電 王興東在美國采訪張治中將軍的女兒張素久(中) 文學作品《建國大業》 編者按:1948年4月30日,中國共產黨為動員全國各階層人民實現建立新中國的光榮使命,發布了《中共中央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
2018-04-21
-
對話月亮就是對話故鄉
鄉愁與月亮,對于中國人來說,從古至今就是一對不可分割的“情”“景”搭檔。
2018-04-20
-
戚薇走入陳可 回望十年
什么樣的角色是女演員最喜歡的?完美、另類,還是真實?不同的演員有不同的答案。
2018-04-19
-
王家衛:墨鏡依舊在 “酷帥”不再求
雖然你仍然看不到王家衛躲在墨鏡后面的眼睛,但這兩年的他顯然已經不打算繼續走“酷帥”路線。
2018-04-19
-
編劇申捷:把當代寫出來才是本事
編劇申捷發表飛天獎獲獎感言。
2018-04-19
-
海南當代藝術家馬杰的繪畫探索
午后的海 2017年是海南當代藝術家馬杰的豐收之年,從寫實繪畫到當代藝術的轉型,從裝置、行為藝術到理論體系的建構,馬杰奔跑在藝術領域探索的前沿,作創新性研究與探索,他以不同的創作時間、思路,選擇相異的表現手法,展現出形式多樣的情境與畫面,你會明顯地感覺到厚重與豐富、時尚與潮流。
2018-04-18
-
徐匡:以刀代筆,心手相連的創作
大江之源(版畫 1974年) 高原的陽光(版畫 1984年)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共同主辦的“匠心獨行——徐匡獨版畫藝術展”日前在北京畫院開幕。
2018-04-18
-
趙傳:咬牙逆風三十年
發行紀念專輯《你過得還好嗎》 “一直都有歌迷催我出新歌,但越是快餐時代,越需要我們花時間做一道好菜。
2018-04-17
-
毛舜筠:幸福不是必然的 母親真的不簡單
入圍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四項大獎,最終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和最佳新演員獎的電影《黃金花》,將于本周五在內地上映。
2018-04-17
-
羅江:生命之藝術
天路 羅江 羅江是一位地地道道扎根云貴紅土高原,兼通美術、書法、工藝設計等領域的彝族文藝名家,創造了具有民族和時代特征的“羅江藝術現象” 。
2018-04-16
-
馬思純:從“文藝七月”變身“打女”
原標題:三十而立,馬思純從“文藝七月”變身“打女” 要說當下活躍在一線的小花旦,馬思純可以算一個。
20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