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塑封皮擋住愛書人
去實體店購物,體驗感是顧客十分在意的一點。
2025-08-15
-
12歲與72歲,共同的奔赴一樣的熱愛
汪宏嘉的敦煌學大辭典筆記。
2025-08-15
-
《林放不老》書展首發
林放,是《新民晚報》老社長趙超構的筆名。
2025-08-15
-
“就像找到一位文化體驗搭子”
“朝花”的芬芳,飄進書展現場。
2025-08-15
-
哲學社科“五大文庫”首批新書揭幕
“五大文庫”首批新書在書展首發。
2025-08-15
-
必須寫下“那些不值得的小事”
因為她的短篇小說集中譯本出版,愛爾蘭作家露西·考德威爾來到上海書展,她個子高挑,在人群中像一只高冷的白鷺,但是當她開口,聲音輕柔溫和,語速如抒情的慢板。
2025-08-15
-
“陸游三書”六十載何以常看常新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與朱剛來到上海書展,與讀者分享他們眼中的朱東潤和“陸游三書”。
2025-08-15
-
12歲少年啃學《敦煌學大辭典》
汪宏嘉伏在厚重的《敦煌學大辭典》(第二版)上專注抄錄。
2025-08-15
-
廣西凌云:農家書屋變身“青春講臺”
清晨,太陽剛爬上山頭,廣西百色市凌云縣加尤鎮案相村的“農家書屋”就熱鬧起來。
2025-08-15
-
四面楚歌,從這些書中看小說家們怎樣突圍
編劇、作家劉恒在《文起京華》的序言中開宗明義地指出當代寫作的困境——我們經常聽見有人夸張地哀鳴:小說死了!那么,它是怎么死的呢?語言癌變,病死了?落入人工智能的圈套,被謀殺了?出門迎頭碰上飛奔的互聯網,給撞死了?總之,小說在殘酷的信息爆炸的競爭環境中逐漸喪失了生存技能。
2025-08-14
-
哈佛教授馬丁·普克納對談嚴鋒:文化如何跨越邊界,連接彼此
8月13日下午,由譯林出版社主辦的“文化如何跨越邊界,連接彼此?——《文化的故事:從巖畫藝術到韓國流行音樂》新書分享會”亮相上海書展。
2025-08-14
-
吳玉輝長篇小說《鷹眼》:補白閩地抗戰,致敬紅色傳統
座談會現場 8月12日,由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作家出版社、福建省文聯、福建省作協、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漳州市委宣傳部、漳州市文聯聯合主辦的《鷹眼》作品座談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2025-08-14
-
張平散文集《沉默大佛與無言口碑》:動心無言·文字有聲
近日,由作家出版社、《文化中國》藝術交流中心與隱墨空間聯合主辦的“動心無言·文字有聲——張平散文集《沉默大佛與無言口碑》新書分享會”在北京隱墨書店舉行。
2025-08-14
-
2025內蒙古生態文學周即將在呼倫貝爾啟動
近日,記者從內蒙古文聯獲悉,“以文立心 共話北疆”——2025內蒙古生態文學周暨文學名家呼倫貝爾行將于8月15日—19日舉行。
2025-08-14
-
推動吉林文學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舉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術家重要回信精神,8月12日,推動吉林文學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長春舉行。
2025-08-14
-
書店能敞開翻看的書為何少了
去實體店購物,體驗感是顧客十分在意的重要因素。
2025-08-14
-
湘滬攜手,文脈共承引領潮流
主賓省湖南展區人氣旺。
2025-08-14
-
“上海書展真是一個奇跡般的存在”
淘書 讀者在上海書展上淘舊書。
2025-08-14
-
“卷王”上博,上海書展“卷”營銷
“也許是獲得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門票的最后一種方法!”8月13日一早,譯林出版社工作人員刷到這條小紅書上的上海書展攻略,當即把它打印出來,貼在《金字塔在中國:古埃及文明大展煉成記》展位的醒目位置。
2025-08-14
-
從島上到上海,書店帶來了“拿手好菜”
舟山島上書店主理人劉曉娜經營書店已經30多年,這卻是她第一次以展商身份參與上海書展。
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