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羅江詩歌節盛大開幕 以詩為魂深化文旅融合
10月30日,2025羅江詩歌節在德陽市羅江區隆重開幕。本屆詩歌節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四川省作家協會主辦,星星詩刊雜志社、德陽市羅江區人民政府承辦。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作協、德陽市相關領導及全國各地專家學者、文化名人等100余名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
本屆詩歌節以“千年詩脈潤羅江 文旅融合譜新篇”為主題,首次全面升級為“詩歌+文旅”模式,旨在圍繞“詩歌為魂”構建多元活動場景。此次升級恰逢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發布的重要節點。《建議》明確提出“推進旅游強國建設,豐富高品質旅游產品供給,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四川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則對文旅深度融合作出系統謀劃和整體部署,提出“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科技賦能、保護優先”的原則要求,并明確了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的目標。羅江詩歌節正是踐行省委十二屆七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
盛大開幕 聚焦詩歌與文旅融合
四川省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張穎在致辭中表示,羅江詩歌節歷經二十載,已成為四川亮麗的文化名片和文旅地標,展現了文學照亮生活的時代價值以及文學賦能發展的生動實踐。他指出,羅江詩歌節已超越傳統“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模式,新時代新征程又賦予文學賦能鄉村振興的新使命,激發了羅江詩歌節的無限可能,讓羅江詩歌節充滿青春活力。他指出,建設文化強省、文化強國,文學舞臺大有可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旅融合深入發展。他呼吁廣大作家、詩人勇擔時代責任,聚焦美麗四川,為人民書寫、為時代放歌。
德陽市副市長王洪在致辭中說,羅江詩歌節已成為一張享譽全省、輻射全國的文化名片。當前,德陽正錨定“建設國際旅游城市”目標,以“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陽”文旅品牌為統領,全力繪就文旅市場百花齊放的新圖景。德陽將始終堅定文化自信,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持續深挖文化內涵,積極培育新興業態,以更開放的姿態講好德陽故事,深化文旅融合、促進文化繁榮,為推動全省、全國文旅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共建詩歌之城 名家詮釋文化名片
開幕式上,中國詩歌學會黨支部書記王山與羅江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張天則共同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共建詩歌之城。這標志著羅江在詩歌文化建設上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詩人龔學敏、學者張頤武等在主旨演講中,從不同維度詮釋了羅江詩歌節何以成為全國聞名的文學名片。他們指出,羅江雖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但其歷史底蘊深厚,詩歌傳統源遠流長。作為古蜀要沖,杜甫、陸游等眾多詩人均在此留下經典詩篇,形成了“凡名流入蜀必至其地,至必有詩”的文脈傳統。羅江建縣以后,全方位的詩歌活動及其取得的成績,已經讓它成為中國新詩地域發展的一個重要符號。如今,羅江正將詩歌與科技、文旅結合,通過文旅短視頻等創新表達激活詩詞魅力,不斷煥發新活力。
圓桌座談 探討詩歌賦能城市發展
當日下午舉行的圓桌座談會,聚焦“詩歌如何成為激活當下、賦能城市的文化力量”。四川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獲得者魯娟,德陽市羅江區委書記黃琦等嘉賓參與討論。
魯娟介紹了四川省作協在促進詩歌與產業融合方面主要通過主辦或指導詩歌活動,以文塑旅,為文旅產業注入文學基因。她特別提到,羅江詩歌節歷經20年發展,已從單純詩歌活動躍升為四川省政府保留的21個省級節慶活動之一,并與德陽市的川菜川劇文化周同步舉辦,詩歌賦能城市文化開放、包容與創新的格局日益凸顯。
黃琦結合羅江留存的“在地符號”,如杜甫筆下“鹿頭山”的雄奇意境,陸游揮毫的蜀道風物,李調元描摹的“古潺亭”分享了羅江如何通過詩歌和文學元素,重新解碼這些在地符號,讓它們從文字走向現實。
據悉,本屆羅江詩歌節期間,還將陸續舉辦主題演講、詩人采風、詩歌創作交流會、詩歌進校園等系列活動,持續營造濃厚的詩歌文化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