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聽大地的回聲
我常常在湘西的崇山峻嶺間穿梭,靜坐山巔某處,望著延綿起伏的群山。
關鍵詞:  梁書正2021-01-08
-
回望迢迢遠路
我一向認為,對于作家來說,天賦、才華固然難得,但是,比天賦和才華更加難得和重要的是作家的人生經歷和閱歷。
關鍵詞:  唐新運2021-01-08
-
做一個忠實的記錄者
嚴格來說,我更喜歡說或者始終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文學愛好者。
關鍵詞:  唐新運2021-01-08
-
于時光的幽深處
《山河記》是一部云南之書,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部滇西之書,除了個別篇什(寫海南和貴州的散文各一篇)外,作家大多踏行于滇西縱橫交錯的山川河流,探訪茶馬古道上一座座古鎮或文化遺跡,書寫山河褶皺間的豐富與壯美,掀開其中厚重、遼遠的歷史。
關鍵詞:  《山河記》2021-01-08
-
尋找時間的足跡
那是4月末5月初,在劍湖的岸上,柳樹的葉子在上午的陽光下翠綠而明亮,初發的綠草從岸上一直漫進了湖里,在水中隨著晨風漾起的漣漪輕輕搖動。
關鍵詞:  左中美2021-01-08
-
而立詩學:自我批評、多重視野與詩的新征程
2020年必定會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跡。
關鍵詞:  而立詩學2021-01-08
-
心靈史·生命志·南北書
《出塞書》是一部心靈史。
-
由遠及近,省察生活中的種種命題
每一本刊物都有它的“性格”。
-
文學民族志:民族文學的文化記憶與闡釋功能
20世紀90年代以來,少數民族文學中一個突出的現象值得關注,即對地方性知識、邊緣文化、弱勢族群關注的作品越來越多,這些作品在對巫術、神話、宗教等的充分展示中表現了對“他者”的關注和認同。
-
何聯華:我曾為民族文學鼓與呼
改革開放初期,中南民族學院復辦,我有幸被調入中南民族學院中文系任教。
關鍵詞:  民族文學2021-01-05
-
新疆當代多民族文學研究的新向度
【摘要】各民族文學的跨族際傳播以及由此引發的族際間文學的交流交融,是新疆當代文學乃至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一個缺口。
關鍵詞:  新疆文學2021-01-05
-
彝族文化視域下的抗疫敘事
呂翼是一位70后彝族作家,也是一位有著深厚創作功力、創作成就相當突出的少數民族作家,是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獲得者。
-
尋找“文學西藏”歷史表述的新可能
內容提要:從扎西達娃的《騷動的香巴拉》到次仁羅布的《祭語風中》,“如何講述西藏”經歷了從寓言書寫到現實關懷、從宏大族群歷史到日常個人敘事的轉換,其背后聯系著19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文學中知識資源、話語邏輯、歷史倫理等的變化。
-
當“民族”遇見“新部族”:少數民族網絡文學中的身份認同問題
內容提要:網絡空間不僅容納傳統的、穩定的少數民族身份認同方式,也推動了自反性的個體身份建構,和以興趣和情感為基礎的“新部族”集體身份建構。
關鍵詞:  少數民族網絡文學2020-12-23
-
向曠遠、澄明之境掘進
“ 在云南 人人都會三種以上的語言/一種能將天上的云呼喊成你想要的模樣/一種在迷路時引出松林中的菌子/一種能讓大象停在芭蕉葉下 讓它順從于井水/井水有孔雀綠的臉/早先在某個土司家放出另一種聲音/背對著星宿打跳 赤著腳/那些云杉木 龍膽草越走越遠/冰川被它們的七嘴八舌驚醒/淌下失傳的土話——金沙江/無人聽懂 但沿途都有人尾隨著它 ——《云南的聲響》” 今年8月23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揭曉,白族作家馮娜的詩集《無數燈火選中的夜》榮獲詩歌獎。
關鍵詞:  《無數燈火選中的夜》馮娜2020-12-23
-
從私語抒寫到共同體的“復活”
著名作家、學者顧隨先生曾說:“一個好的選本,等于一本著作。
2020-12-19
-
第四屆民族文學史料學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
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民族文學史料研究分會2020年年會暨第四屆民族文學史料學學術研討會近日在蘭州召開,會議由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民族文學史料研究分會主辦,西北民族大學承辦、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協辦。
關鍵詞:  民族文學2020-12-16
-
扶貧工作的現場記憶
乙未年九月初五傍晚,我與冰兒、國令以及阿揚和阿才抵達紅山村村部。
-
馬迎春:格絨追美小說敘事的空間結構
格絨追美是康巴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之一,近年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失去時間的村莊》、長篇小說《隱蔽的臉》《青藏辭典》、中短篇小說集《青藏天空》等。
關鍵詞:  格絨追美2020-12-08
-
海棠樹背后的深情厚意
最近讀了白庚勝先生的散文《屋后海棠》,除了欣賞優美的語言文字之外,被一股飽含深情的暖流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