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爾德:把你寶貴的內在生命活出來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19世紀出生在英國(準確來講是愛爾蘭,但是當時由英國統治)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以其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
2017-10-27
-
阿多尼斯:詩歌是一場在自我經驗中的旅行
阿多尼斯(中)領取金玉蘭獎 阿多尼斯是個旅人。
2017-10-25
-
這是回憶和寫作的日子
我在非常年少之時就開始寫作———那時還在上幼兒園,可能也就四五歲吧。
2017-10-24
-
艾麗斯?馬蒂森:如何破除女作家創作過程中的障礙?
本文摘自《寫作課: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美】艾麗斯?馬蒂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8月出版 小時候,外婆有時會讓我幫她寫信,因為她不會讀寫。
2017-10-20
-
揚·瓦格納:風物細節里的童真詩人
在我與世界之間/你能裝下的不超過一張紙。
2017-10-20
-
阿多尼斯:西方并不愿意真正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歷史和文明
10月14日晚,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與詩人西川、樹才、戴濰娜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了一場名為“在意義天際的對話”的分享會。
2017-10-19
-
君特·格拉斯:離開世界前,認真定制一個木匣子
編者按:10月16日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90歲誕辰,而他的遺作中文版《萬物歸一》也在國內首度出版。
2017-10-17
-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挖掘隱藏于現實之下的深淵
石黑一雄創作經歷: 1982年石黑一雄憑借長篇小說處女作《遠山淡影》獲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溫尼弗雷德·霍爾比獎”,一舉成名。
2017-10-16
-
阿多尼斯:如果語言是花,詩歌就是花的芬芳
“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其中只有一棵樹。
2017-10-11
-
石黑一雄談《浮世畫家》:小說怎樣抵御電影和電視的力量
[編者按]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2017年10月5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1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
2017-10-09
-
石黑一雄:尋覓舊事的圣手
如同每一棵樹木在太陽和月亮下都有自己的影子,一個人站在那里,也必定有影子。
2017-10-09
-
石黑一雄:不想當萊納德·科恩的音樂人不是好作家
讀了創意寫作的研究生 石黑一雄出生于日本長崎,在他6歲時,他的父親申請到英國國家海洋學研究所的工作,石黑一雄隨家人移民英國,并在薩里一所男子文理學校接受教育,后在英國肯特大學學習英語和哲學。
2017-10-09
-
阿瑟·西蒙斯、石民及其他
曾經有一位陌生的詩人,翻譯了一位曾經名動英倫而今卻少有人知的象征派詩人阿瑟·西蒙斯的兩首詩作,它們一起湮沒在歲月的長河里,如同大渡河邊的鵝卵石。
2017-10-09
-
泰戈爾: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沖洗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
2017-10-03
-
里爾克:能來到這世間,就足以讓我失去你少一些
里爾克 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年12月4日-1926年12月29日)奧地利詩人。
2017-09-30
-
文學記憶:普魯斯特將要離開
作品記述了普魯斯特生前最后的時光。
2017-09-29
-
阿特伍德:世人面對的暴力,遠比他們所熟知的更加觸目驚心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1939 年出生于安大略省渥太華。
2017-09-28
-
青山七惠《快樂》:無欲時代的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小說中所有的人都在掩飾真實的自己,回避真實的欲望。
2017-09-27
-
羅恩·溫克勒:寫詩像一場化學過程
“羅恩的詩歌徹底改變一般讀者對于德語詩歌望而生畏的態度,他們常會覺得德國詩歌非常沉重、黑暗,充滿預言家的口吻和臨床醫學般的實驗性,羅恩的詩歌則是一種歡快的實驗性,他嚴肅又機智,絕不輕飄又充滿活力和樂趣。
2017-09-22
-
波拉尼奧:寫作的癮君子,浪漫主義的文學病人
波拉尼奧系列作品中文版,包括《美洲納粹文學》《遙遠的星辰》《荒野偵探》《護身符》《地球上最后的夜晚》《2666》。
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