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松新作《驅魔》讀后感
《驅魔》封面 5月16日,收到韓松《驅魔》電子版,我立即拋開手上的各種事情,專心致志地讀起韓松的新作來。
2017-05-24
-
大衛·林奇:他沉入夢境,然后歸于沉默
大衛·林奇 《妖夜慌蹤》電影劇照 《穆赫蘭道》電影劇照 《穆赫蘭道》電影海報、《象人》電影海報、《雙峰》電影海報、《橡皮頭》電影海報、《內陸帝國》電影海報 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為大衛·林奇設立致敬單元,放映了《橡皮頭》《象人》《妖夜慌蹤》《穆赫蘭道》等7部由他執導的故事片。
2017-05-10
-
編劇創作需多關注人物 科幻題材短期內不會成功
4月20日,第三屆中國電影編劇研討會之“中國類型電影創作談2017”于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
2017-04-21
-
2013“隱形科幻片”之《綠林大冒險》
過去兩年間,一方面不少其它類型電影引入科幻元素,比如《喜羊羊和灰太狼》,或者《泰》中的“油霸”。
2017-04-19
-
王林柏《拯救天才》:拯救天才也是拯救自己
天才具有天賦的智慧才能,包括卓絕的創造力、想象力、行動力;天才是有天然資質的人,如體質、嗓音、語言等方面超越常人……天才不是普通人,天才只能仰望,距我們太遠。
2017-04-17
-
羅雅琳 : 新穎的劉慈欣文學,科幻與第三世界經驗
內容提要 相對于純文學,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顯示出高度的新穎性,這得益于他對第三世界經驗和50-70年代中國文化精神的創造性容納,并因此挑戰了啟蒙主義觀念的普遍性霸權。
2017-04-13
-
從“三個關鍵詞”來看一下攻殼機動隊的來世今生
<攻殼機動隊>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響亮的名字,于賽博朋克,猶如<新世紀福星戰士>于中二病青年;在中 國老中青幾代人,但凡對“人工智能”“網絡”“賽博朋克”“程序”“未來城市”有訴求的,都會將之奉為圣經。
2017-04-11
-
《沙丘》 科幻文學代表作之一
《沙丘》是與阿西莫夫齊名的科幻巨匠弗蘭克·赫伯特的傳奇代表作,它入選了美國亞馬遜“一生必讀的100本書”、BBC“英國最受歡迎的100本書”、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科幻·奇幻小說TOP100”等全球公認榜單。
2017-03-27
-
不如去讀一本科幻小說好了
上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學界有一場著名的爭論,辯論者雙方是年輕的經濟學家哈耶克與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
2017-03-27
-
李志民:科學猜想與科學幻想的區別
科學猜想與假設是科學研究中的重要環節,科學猜想與假說是通向真理的橋梁。
2017-03-17
-
科學童話審美初探
摘要:科學童話既屬于兒童文學中童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學文藝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少年兒童非常喜愛的一種文體。
2017-03-16
-
“蒸汽”長城
張藝謀執導的大片《長城》一經問世,就引起一股不小的爭議,在許多觀眾眼里這部影片顯然不盡人意,最后一些主流媒體不得不出來打抱不平。
2017-03-15
-
文學作品與外星人
【深度解讀】 科學家們宣布在距離地球大約39光年的宇宙中發現了七顆行星。
2017-03-09
-
科幻劇《西部世界》探微:人性的泯滅與復蘇
科幻電視劇《西部世界》 【觀點】 弗洛伊德認為,“愛神或性能量,是建設歷史的動力,但它卻被鎖在一個與死神即死亡驅力的悲劇性矛盾之中。
2017-03-08
-
從科幻小說中 了解下語言學吧
科幻電影千年陪跑,從未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2017-02-27
-
地球之心 能“裝”下多少幻想?
我們的腳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是否住著傳說中的矮人和精靈?大地是否利用它特殊的保護方式,依然庇護著早已滅絕的恐龍等傳奇生物? 千百年來,人類喜歡仰望星空,探索星空中莫測的奧秘,而對于我們腳下的土地,承載養育我們千萬年的大地,人類更多想到的卻是索取。
2017-01-09
-
科幻《三體》緣何贏得世界讀者青睞
圖1 圖2 圖3 《三體》的世界影響有多大?為什么?這是每一個關心中國文學走出去的人都想知道的。
2017-01-05
-
“她”就在那里
她陪伴在你身邊,柔情蜜意,低聲呢噥;她與你交流思想,善解人意;她為你排解煩惱,洗滌靈魂;她還能為你做許多許多……她就在那里,始終陪伴著你。
2016-12-05
-
文學與科學,距離有多遠
【“文學+”面面觀】 站在傳統文學和科幻文學的邊緣,像是面對世界地圖上兩塊在藍色海洋上漂移的板塊,來自不同大陸的人群都在強調著彼此的差異,我看到的是,它們至少面對同一片天空,在生物學上,它們也屬于同一物種。
2016-11-21
-
麥然《恐龍人與我走出的秋季》:仰望星空或低頭思考
除了“科幻小說”,《恐龍人與我走出的秋季》還有另外一個歸屬——“兒童文學”。
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