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幻的掙扎歷程
《三體》在去年摘得雨果獎桂冠后,成了炙手可熱的IP,改編成電影后又搬上了舞臺。
2016-08-25
-
關于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科幻電影創意獎專項參評作品的公告
自從2016年6月1日開始,以北京壹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主,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與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共同開展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科幻電影創意獎專項評選活動啟動以來,得到了科幻界作家及相關公司的熱烈響應,至2016年8月1日(因報名者眾,立項手續較復雜,專項組委會決定將申報時間延至8月8日,8月9日開專項組委會會議,決定入圍名單)為止,專項組委會收到全球華語科幻作家及簽約作家公司(上海最世文化公司、天津微象文化公司、未來亊務管理局丶成都賽凡空間、九天文化公司等)代簽約作家的100部申報作品(名單見附件)。
2016-08-03
-
演繹科幻戰爭
科幻文學是從周嚴的理性思辨中生發而出,延伸達至的卻是視野無法企及的未來世界,溝通此在與彼岸的是科技知識,更是專屬人類的偉大想象。
2016-07-27
-
科幻,熱的是這個詞還是這件事
■有專家認為,以往的國產科幻片雖然也有一些機器人和未來城市等科幻元素,但并沒有太多工業文明的氣息,這中間除了科幻思維的缺失,更致命的是科幻情懷的匱乏 ■編劇平臺“如戲”創始人朱博文提出警示:這兩年被瘋搶的IP,很多會在接下來幾年中,在版權到期時成為泡沫。
2016-07-22
-
《靈海:末日灰燼》,《三體》之后的又一本硬科幻!!
《三體》之后很長時間看不到國產硬科幻,除了翻來覆去重讀之外,就開始看一些國外的作品,包括《遺落的南鏡:湮滅》、《神經漫游者》、《神們自己》、《海伯利安》等等,但是國外作品的問題是文化差異,看不懂里面的很多暗喻,外國人名字也記不住。
2016-07-21
-
浙江省科協重點科普項目知識讀本系列《走進南海》正式出版
日前,由浙江省科協重點科普項目專項資助,浙江省科普作家協會組織實施,王小波編著的面向青少年的南海知識讀本《走進南海》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2016-07-20
-
《吃腦外星人》:科幻靠邊站 惡搞沒商量
(原標題:《吃腦外星人》:科幻靠邊站 惡搞沒商量) 文娛IN相 第157期 播出平臺:CBS 首播時間:2016年6月13日 目前更新:第一季第4集 《傲骨賢妻》結束了,可制作人不能閑著。
2016-07-18
-
從魯迅到劉慈欣,當代科幻可有精神脈絡?
魯迅 劉慈欣 當王德威教授在北大做了以三個托邦為主題,并以“從魯迅到劉慈欣”為副標題的演講后,中國當代科幻文學似乎以一種復古的姿態與中國近代現文學發生了一種回溯式的聯系。
2016-07-18
-
變異的生物
一部科幻小說的優劣主要看構思和故事。
2016-07-14
-
劍走偏鋒——拉美科幻
科幻文學作為類型文學并沒有成為主流文學中的一支,但是近年來卻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與關注。
2016-07-08
-
《小靈通漫游未來》與中國的現代性
過去一百多年,現代性是中國科幻的主題,也是中國歷史的主題。
2016-07-08
-
驚異、宏大與中國科幻的“劉慈欣問題”
作為研究科幻多年、同時從事著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的大學教師,我得說,游走在這兩個領域之間,有一種奇妙的體驗。
2016-07-08
-
中國電王: 科學、技術與晚清的世界秩序想象
在晚清科幻小說,或者準確地說,科幻小說的一類——科學烏托邦(scientific utopia)中,世界秩序想象是引人矚目的內容。
2016-07-08
-
中國科幻小說誕生探源——晚清至民國科幻簡論
中國科幻發展到今天,已經超過了一百年的歷史。
2016-07-08
-
晚清與民國科幻小說中“未來中國”形象之比較
無論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1902)是否被認定為科幻小說,其開創的全新的寫作模式都成為其后很多科幻小說爭相模仿的對象,那就是——用“未來”敘事手法,將“理想的中國”投射到一個時間的“未來向度”之中,從而使得這些“未來”具有了看似“真實”的可企及性。
2016-07-08
-
李廣益:凡爾納的中國旅途
近讀《晦庵書話》,唐弢先生在1979年版的序言中寫下的一段話引起了我的興趣: 《書話》初版40篇,其中第二篇為《科學小說》,談魯迅翻譯的儒勒·凡爾納兩部作品。
2016-07-08
-
《杰姆博士大冒險》系列
叢書名:杰姆博士大冒險系列(共4冊) 作者:姜永育 出版社: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4月1日 適讀年齡:7-14歲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青少年科幻探險小說,以主人公杰姆博士與助理懷特為主線,講述了他們拯救地球的一系列冒險故事,杰姆博士是一位知識非常淵博的科學研究所負責人,他英勇無畏,遇事冷靜、果斷,在科考活動過程中,他們遇到了神秘的天坑,迷失的火星人,登上了富饒的人馬座小行星,還穿越到了千年之后…… 編輯推薦: 1. 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權威推薦! 2. 本書以科幻+科普的形式,小說中融入大量科普知識,讓讀者既與主人公一起感受驚心動魄的冒險之旅,又能學到許多科普和防災避險知識。
2016-07-08
-
中國科幻文學溯源:從舶來品到本土化
與西方不同,中國古代社會沒有明顯的宗教傳統,理性思維萌芽較早。
2016-07-08
-
世界科幻文學的舞臺 已經少不了“中國元素”
2015年,中國科幻文學似乎在沉默中爆發,先是開欄15年的《自然》雜志(《Nature》)“未來”欄目終于發了中國人寫的科幻小說,而且是一個月內連續發表兩篇中國科幻作者寫的英文小說;然后是劉慈欣喜獲素有科幻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雨果獎,引發人們再一次追捧《三體》的熱潮;之后又傳出科幻名家王晉康的長篇科幻《十字》簽約美國,有望登陸美國圖書市場的消息……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科幻文學正逐漸步入世界,像《2012》《火星救援》等科幻大片那樣,世界科幻文學的舞臺,已經少不了“中國元素”。
2016-07-08
-
那些年,你所不知道的“科幻迷”
當我們談論科幻小說的時候,我們想到的常常是新奇,是未來,是超現實的想象力。
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