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詩意的少年畫像——兒童小說《夢鶴彩虹橋》創作札記
遇見兒童文學,是一種緣分,也是一種幸福。
2025-11-18
-
科幻文學:呼喚破繭的勇氣 | 第十二屆兒獎述評
從本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的評審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中國少兒科幻的新圖景。
2025-11-17
-
詩歌:童心和詩心中的鳥鳴與星辰 | 第十二屆兒獎述評
在第十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評選過程中,詩歌(含散文詩)作為重要類別,共有29部作品參評。
2025-11-17
-
小說:時代鏡像與美學新質|第十二屆兒獎述評
在第十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的725部參評作品中,長篇小說310部,占比近43%,在最終獲獎的18部作品中,小說占7部,比例近39%。
2025-11-17
-
童話故事里藏著夢想,也輝映著文明
《器成千年》,李姍姍著,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23年1月 張昊月:《器成千年》是一本和考古有關的童話。
2025-11-14
-
“快跑過去,就是新天地”
《方一禾,快跑》,祁智著,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2024年4月 記 者:祁老師好,祝賀您的作品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2025-11-14
-
用“連連看”的方式讓孩子理解陌生事物
《外婆變成了麻貓》,慈琪著,明天出版社,2023年5月 王泓燁:您的獲獎作品《外婆變成了麻貓》具有奇幻的想象、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敘事,語言上兼具童真童趣與詩意質感。
2025-11-12
-
勾勒一幅當代北京城的生動圖景
《胡同也有小時候》,周敏著,春風文藝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2024年9月 記 者:《胡同也有小時候》這部小說以寄居在大姑家的小學生侯森森的視角展開,講述了表哥、老刀、小葉子三個人的故事,三個故事分別獨立又形成嵌套結構,共同呈現出北京胡同里的市井生活圖景。
2025-11-12
-
天賦是“附加題”,情感與成長才是“必答題”
《改造天才》,賈煜著,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23年6月 記 者:祝賀您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2025-11-12
-
愛讓人成長,愛引發奇跡
《白夜夢想家》,諾亞著,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24年10月 記 者:諾亞你好,《白夜夢想家》構思精巧、充滿想象力,最后一章揭開謎底,讀完令人特別感動。
2025-11-12
-
生命與世界可以相互陪伴
記 者:蔡老師好!祝賀您的《我人生最開始的好朋友》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2025-11-11
-
中國的青少年閱讀評價標準應該是怎樣
閱讀能力是學習的基礎,每一門學問都從閱讀與理解開始的。
2025-11-07
-
智媒與兒童:被低估的學術及時代命題
《智能媒體使用與兒童身心發展研究》 李曉靜 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4年出版 當前,我國的智能傳播研究較多關注智媒、算法、大模型等新興技術對個體和社會帶來的影響,但學界的探討對象多聚焦成年人,對于智能媒體與兒童青少年的關系,全面、翔實、系統的本土研究相對較少。
2025-11-07
-
兒童需要真心貼心之作
當前中國藝術界專為低齡段兒童創作并受到他們喜愛的作品還不算多。
2025-11-06
-
循著童心之路,向“審美本位”回歸——第十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觀察
在娛樂與教育形態多元的當下,兒童戲劇不同于屏幕媒介的單向傳播,而是以“在場性”構建起獨特鮮活的藝術場域——孩子們在劇場中與角色共情、與故事對話、與演員交流、與同伴合作,在沉浸式體驗中理解真善美的內涵,在想象力的碰撞中培育審美感知力。
2025-11-06
-
兒童詩寫作的難度
所有有著豐富寫作經驗的作家和詩人都深知,兒童詩是極不好寫的。
2025-11-06
-
關于《上鹽湖》的幾種閱讀方式
死亡是另一種誕生 《上鹽湖》是鮑爾吉·原野剛剛出版的新作。
2025-11-04
-
兒童劇莫為“低幼適配”丟了藝術深度
兒童劇創作演出和發展中,應該充分理解其作為兒童文學和兒童藝術有機組成部分的審美主體性,不能僅僅把兒童劇當成戲劇或其他表演藝術。
2025-11-04
-
“中國式童年”的文化肌理與創作脈動——評李學斌《“中國式童年”鏡像及文學表達》
2015年初,我在《中國式童年的藝術表現及其超越》一文中談到,中國當代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復雜性,分化出了中國當代童年生存境況的復雜性。
2025-11-03
-
《紙娃娃》:歷史暗夜中的星光與回響
每年12月13日上午10點,一聲尖銳的鳴笛總會穿透南京冷冽潮濕的天空,這一刻,全國上下共同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默哀。
2025-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