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八十年的挑戰:長襪子皮皮與她未竟的童年實驗
    來源:中國作家網 | 王曄  2025年06月02日13:11

    《長襪子皮皮》80歲了。

    這句話有些奇幻而讓人迷惑。類似的感覺在長襪子皮皮三部曲的尾聲就出現過。那時,不想變成大人的皮皮領著好伙伴托米、阿妮卡吞下神奇的“藥丸”,相信這樣便永不會長大。皮皮突然想起了什么,她想到一個場景,很多、很多年后,一位大媽打這兒走過,見三個孩子在園子里玩耍,便對托米說,你多大啦,小朋友? 托米回答 : 53歲,要是我沒記錯的話。

    這正是我們今日之所見: 《長襪子皮皮》80歲了,可皮皮看上去還是那個9歲的女孩,一臉雀斑,兩根胡蘿卜色辮子高高翹起。

    瑞典文版《長襪子皮皮》封面

    1945年,《長襪子皮皮》出版。肩上蹲著一只尾巴長長的小猴,皮皮從海船上走下,獨自定居于一座寧靜又刻板的瑞典小城鎮。這女孩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甚至敢譏諷成年人。她更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倒立、倒走,上房,等等。若不是對寒暑假好奇,她壓根不想上學去。但她力大無比、十分善良。盡管如此,她的不合規范和無人管教引發了小城鎮里大人們的一片恐慌。

    紀念《長襪子皮皮》出版八十周年之際,有必要回望皮皮從世外闖入社會的那個時代。

    一 、我們時代的超人

    那時的阿斯特麗德 ·林德格倫(Astrid Lindgren,1907-2002)還不是作家,而是一位母親、妻子和速記員。在后來稱為《戰爭日記》的個人筆記里,她密集地記錄著國際戰事變化和對希特勒的憤恨。有一天她沉痛地寫道: 二次大戰成為事實了。

    1942年秋,美國弗萊舍工作室攝制的動畫短片在斯德哥爾摩上映,片名叫“鋼鐵人, 我們時代的英雄” ( St?lmannen, v?r tids hj?lte”)。這是第一部動畫版《超人》。“St?lmannen”這一瑞典語,字面意思“鋼鐵人”,出自漫畫原作副題, “The Man of Steel”。

    1945年,林德格倫給伯爾尼出版社寄去《長襪子皮皮》原初書稿,附帶一封信,信中稱皮皮是“一個超人的化身,具有兒童的外貌,生活在一個普通環境中。憑借超自然的體力和其他一些特殊條件,她完全不依賴任何成年人而隨心所欲地生活。” 這里的“超人”一詞,林德格倫用了德語“übermensch ”,透露出尼采哲學的影響。 而在另一場合,她稱皮皮是“St?lmannen”,足見超人克拉克·肯特直觀地刺激了她的神經。世界處于瘋狂的二戰時期,不難想象,人們愿意幻想,拯救世界的超人會出現在自己的身邊。長襪子皮皮也有些超能力,她總是孩子和弱者的保護者。

    二 、做個孩子實在太難

    愛倫·凱是瑞典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和女性解放運動的先驅。她提倡“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主張尊重兒童的自由成長和個性發展。在1900年推出的《兒童的世紀》對整個世界影響深遠,她提出教育應圍繞兒童的需求和幸福展開,期待20世紀能推行教育改革,成為兒童的世紀。

    《長襪子皮皮》插圖

    到了20世紀30年代,主張兒童獨立價值的新理論在瑞典傳播,體罰成為爭論焦點。弗洛伊德學派自由教育家亞歷山大·尼爾的《問題兒童》及《問題父母》在瑞典出版,推動了相關討論。“父母教育”成為流行語,孩子被視為國家的未來、必須受保護的“再生力量”。一些人開始思考,如果成年人不能放棄以暴力對待孩子,不能給孩子以尊重,又如何促進和平?盡管出現了這樣的呼聲,對大多數兒童來說,生活的現實是,在飯桌上,他們不可說話。不能頂撞大人。體罰在學校和家庭還是尋常事。

    林德格倫1939年12月參與《每日新聞》的討論,強調 “做孩子實在不容易”。她說:“我可以憑長期且痛苦的經驗作證……做孩子……意味著你必須按大人的時間安排睡覺、起床、穿衣、吃飯、刷牙、擤鼻子……還意味著你必須平靜地聽取每個大人對你的外貌、健康狀況、衣著以及未來前景做出的最私人的評頭論足。”

    她甚至設想出孩子以大人之道還治大人之身的爆笑場景:

    一個當爸爸的說:看看人家托斯滕!從沒有警告記錄,你繼續努力吧,要做得跟他一樣好!

    孩子這么回嘴:看看人家托斯滕的爸爸!收入是你的兩倍,繼續努力吧,要做得跟他一樣好!

    林德格倫的假設顯然嚴重超越了當時成人和兒童間語言和行動的規范。

    《長襪子皮皮》的第一代讀者正出生于30年代后半期。錯誤的規則改變起來談何容易。事實上,在瑞典,直到1958年才禁止教師體罰學生。全社會禁止體罰兒童,更遲至1979年。

    三、 孩子們的情緒安全閥

    1945年秋,林德格倫將伯爾尼退回的《長襪子皮皮》原初書稿進行大幅修訂,刪改了不少過于挑釁的或無厘頭的內容,刪除了不少打油詩,補充了新內容,而后投給拉本與舍格倫出版社舉辦的童書大賽。評委會排除了一些異議,頒給《長襪子皮皮》一等獎,因為它的“原創性、緊張感和徹底令人放松的幽默”。

    林德格倫閱讀《長襪子皮皮》

    《長襪子皮皮》得到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兩位兒童文學評論家伊娃·馮·茨威格貝里克與格蕾塔·博林的贊揚,這是重大的支持。比如,茨威格貝里克11月在《每日新聞》撰文稱,長期以來瑞典一直缺乏真正有趣的童書,“人們通常需要越過北海,從英國進口點幽默來給孩子們看”,然而,“皮皮……一邊看著周圍整潔的孩子們,一邊做著最離奇古怪的事——這些事正是每一個受壓抑的孩子夢寐以求的……這一切……以一種五彩繽紛的語言表現出來……《長襪子皮皮》承擔著重要的任務——成為普通孩子在這自由十分有限的世界中的情緒安全閥。”

    在好評如潮中, 第二年2月,《長襪子皮皮》借助廣播朗讀進入瑞典的千家萬戶; 3月,更登上兒童劇場。

    然而,這一年8月,心理學家和文學批評家約翰·蘭德奎斯特慕名購讀《長襪子皮皮》,隨即大為光火,投書《晚報》,批評皮皮的行為。比如,從火中救出孩子后,皮皮竟在火光中跳舞唱歌;比如皮皮吃毒蘑菇,簡直拿死亡開玩笑;比如皮皮還把當時十分珍貴的白砂糖撒在地上……蘭德奎斯特認為這些極其不妥的行為,只會在孩子心中留下煩躁的印象。

    《長襪子皮皮》插畫草稿

    皮皮之爭在讀者來信欄火熱蔓延。林德格倫沒出聲,卻推出《長襪子皮皮上船去》。爭論促進了銷售。1948年,《長襪子皮皮在南太平洋》問世。在三部曲最后這一本里,林德格倫表達了自己的立場。那時,皮皮將帶著托米和阿妮卡去南太平洋。面對質疑,托米和阿妮卡的母親賽特格倫太太說:“我怎么就不能這么做呢?……自我認識皮皮以來,她從未做過什么會傷害托米和阿妮卡的事。沒人能比她對他們更溫柔了。”人家說,“可她畢竟是長襪子皮皮啊!”“沒錯”,賽特格倫太太回答,“長襪子皮皮的舉止興許不總那么得體。可她有一顆善良的心”。

    1965年,茨威格貝里克對長襪子皮皮做出更深入的闡釋:

    阿斯特麗德·林德格倫對兒童游戲和幻想世界的詮釋,在無意識中與新興自由教育的學說不謀而合。這是一本……關于一個幻想人物的書,她體現了兒童的夢想——想做什么的時候都能為所欲為:違抗禁令、感受到自身力量和能力、永遠快樂。可以說,《長襪子皮皮》是兒童面對日常生活和權威壓力時的安全閥,這也正是它在兒童中大獲成功的秘密所在。

    四、 皮皮說著孩子的話

    20世紀40年代, 不單兒童教育理念有了新動向,瑞典語也發生了變化,一些瀕死語言徹底退出。復數動詞形式、現在時虛擬式等從文本中消失。紙張配給和版面縮減也迫使報刊文章開始追求簡潔。

    芬蘭瑞典語作家托芙·揚松幾乎和林德格倫同時期登上兒童文學舞臺,她的語言也很新。然而皮皮不單是新語言的實踐者,還打破了當時的對話規則,比如直接用“你”來稱呼老師,擅長按字面意思玩文字游戲,活脫是腦筋急轉彎。更重要的是,其他童書里的角色還板著教育的面孔,說著合乎道德規范的語言時,皮皮滑稽又風趣,說的是孩子特有的、跳脫的話,從日常生活的活水里直接流出的話。

    五 、深厚文化中的一滴

    盡管皮皮突然來到小城鎮里,《長襪子皮皮》并不是從石頭縫里突然蹦出來的。它折射著作家所繼承的深厚文學傳統。比如《圣經》《魯濱遜漂流記》《探險家卡爾松》《愛麗絲夢游仙境》,比如英國無厘頭文學,以《湯姆索亞歷險記》為代表的“淘氣包”文學傳統等等。而丹麥作家卡琳·米哈伊利斯和瑞典作家伊斯特·諾德斯特羅姆的少女文學,在人物設定和主題上與長襪子皮皮更有諸多類似之處。

    以諾德斯特羅姆為例,1891年在斯德哥爾摩出生的她,兒時常因不守規范挨打。高中畢業后作為志愿記者,以“男孩”為筆名開始書寫。她的摯友、女權運動家艾琳·瓦格納幫她一起策劃出喬裝去農莊的行動。1914年春,受聘《瑞典日報》的諾德斯特羅姆去一家農莊臥底。入夏,發表連載報道《在南曼蘭農莊當女仆》,這是瑞典第一份報紙調查報道。后來,她步履不停,在芬蘭救助內戰中的饑民;在拉普蘭為薩米兒童當游牧教師;在南美騎著騾子、過安第斯山路;在日本察看地震災區現場;在美國搭貨車流浪; 還參加了堪察加探險。這些經歷都記在一部部風靡一時的著述中。而她的有自傳色彩的少女小說《一個小淘氣》,講述孤女安-瑪瑞·林德洛夫的經歷,1919年秋首版。值得一提的是,1920年夏,她從南美返回瑞典時,帶回了三只狨猴,那是喜歡站在主人肩頭的寵物猴。

    指出《長襪子皮皮》的傳承,不是要抹殺林德格倫和《長襪子皮皮》的偉大,而是要提醒,偉大作家和作品透露著個人的天才和努力,也說明著,作家和作品是從深厚文化里滲出的。

    瑞典二十克朗紙幣上的皮皮和林德格倫

    六 、現實中的長襪子船長

    皮皮的爸爸長襪子船長,遭遇海難后成了南太平洋島嶼上的國王。而皮皮的媽媽已在天上,通過一只小洞,默默看著女兒。現實中,有一個人被視作長襪子船長的原型之一。

    這個叫卡爾·佩特松的瑞典水手,17歲便開始出海。1904年,他的船在新幾內亞外海撞礁沉沒。漂到塔巴爾群島的他,被當地酋長或者說酋長的女兒看中,后當上新酋長。夫妻育有九個孩子。1922年,王后去世。掌控金礦和椰子生意的卡爾回瑞典尋求新王后。媒體盛贊他開朗而幽默。卡爾挑中40歲的杰茜·辛普森。杰茜在那個時代實屬前衛,21歲結婚,1913年離開丈夫和孩子。幾年后在首都做女管家。卡爾和杰茜成婚后回到海島。杰茜的兩個孩子則留在了瑞典。1935年杰茜病逝。而瑞典媒體曾報道佩特松舉起一名英國水手,扔進朱槿花叢。這畫面確實讓人想起能舉起一匹馬的皮皮。林德格倫的妹妹曾表示,讀到過有關佩特松的報道。

    七 、坦然面對命運的女性

    上世紀四十乃至六七十年代的瑞典,母親是女兒的第一個榜樣。母親的缺失,使皮皮毋需以母親為模范而約束自己。她強有力,善思辨,從不細聲細語,這都脫離女孩的性別刻板印象。然而,與其說林德格倫著力于塑造一個比男孩更強大的女孩,不如說她著力于塑造一個不受性別刻板印象束縛的、快樂自由的小孩——快樂和自由的人。

    都說皮皮強大,皮皮其實也有無法消除的脆弱。

    她常以“我并不完全孤單”給自己打氣,但會流露對父親的思念: “哎呀……我夢見我爸爸……來看看我有沒有長雞眼。”或者, “……沒人給我寫信。其他孩子都有信收。這么下去可不行。就算我沒有外婆寫信給我,我也沒差到給自己寫封信都不會。我現在就要寫。”而結束海島之行后,托米和阿妮卡回到父母身邊。皮皮的家里只有皮皮一人,她坐在桌前,盯著面前一支微微閃爍的小蠟燭,阿妮卡透過窗戶看見,覺得皮皮看起來孤單極了。

    《長襪子皮皮》插畫草稿

    提供金子的父親,和上世紀四十年代漠視孩子的情感與游戲需求的許多父親一樣,養家卻不在家。皮皮強大的表現下有深刻的孤獨。不受約束的猴子和她的個性呼應,也是心理的陪伴 。她的力量、任性和幽默成了直面現實傷痛的矛和盾。

    擁有經濟和行動自由的皮皮提示了坦然面對命運的姿態。父母的遠離,滿臉的雀斑,不曾讓她徹底沉淪。而林德格倫,這個在家鄉第一個敢于剪短發的少女,這個活到九十四歲高齡的兒童文學大師,一生遭受了多重磨難: 19歲,在難以墮胎的北歐未婚生子。遇到后來成為她丈夫的斯托羅,1931年成婚。1944年夏,她37歲,丈夫坦白婚外情并要求離婚。婚姻還是持續了下去。1952年,她45歲,酗酒成癮的丈夫突然去世。1986年,她79歲,兒子去世。林德格倫始終明白,人要靠自己,她用文字撫平孤獨,滋養著內心那不肯長大的孩子。

    此外,我們不能忘記,一位杰出的插畫師讓皮皮逼真地走出了紙面。1916年生于丹麥的英格瑞德·尼曼,童年因一場事故使得一只眼睛失明。1935年入哥本哈根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了一陣。兩年后遇瑞典畫家和詩人阿恩·尼曼,二人結婚生子,婚姻只維持了幾年。她留在斯德哥爾摩畫畫。1945年借《長襪子皮皮》的插畫成名。

    插畫家英格瑞德·尼曼

    加上此前提及的愛倫 ·凱 、愛琳 ·瓦格納、伊斯特·諾德斯特羅姆以及敢于倡導新思想的兒童文學評論家茨威格貝里克,可以說,皮皮這個一往無前的女孩身上疊映著一群從上世紀初開始,直到四十年代,一群英勇而智慧的北歐女性先驅的影像。

    八 、強大與善良

    飽受戰爭之苦的人們,會更痛徹地呼喚將強大的力量用在善良的行動中。

    長襪子皮皮只在對方挑釁和遇到危險時才會行動,如小偷要搶金子之類,并且只是把對手抬開。林德格倫曾說,“我希望我的童話(《米歐,我的米歐》)至少能在某個小孩心中種下對這世上最可怕的類型——邪惡的權力型人物的終生厭惡之情。權力型人物,沒錯,長襪子皮皮也是權力型人物,但她是騎士卡托完全的對立面。她是行善的……如果我對皮皮這個角色曾抱有任何特別用意,除了讓我的小讀者開心以外,那就是——告訴他們,人可以擁有權力卻不濫用權力,因為在人生的所有本領中,這或許是最難的一項。”

    九 、現實與希望

    長襪子皮皮的故事誕生于兒童深感不安的二戰時期。生活中實行著配給制,而罕見的寒冬里,供暖也無以保證。皮皮的故事里出現了汽車、影院等,卻未明確說明故事的年代,更沒有戰爭的影子。食物也充足,不然皮皮縱有金子,也做不到拿雞蛋涂頭發,把牛奶灌進耳朵,吃上十四塊姜餅,甚至把姜餅喂給了馬。

    無獨有偶,艾爾莎·貝斯蔻也曾因外頭充滿災難,家里食物短缺,更感到描繪田園詩般的美好日子的必要。所不同的是,貝斯蔻的故事里,成人主導著嚴謹的秩序;而皮皮的故事里充滿滑稽和混亂,以皮皮和孩子們為中心,遵從孩子的規則。林德格倫說過,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自由和安全感。當然,處于社會之外,作為托米和阿妮卡的鮮明對比、做出各種挑戰言行的皮皮,她的挑戰有金錢和超能力加持。

    十 、《長襪子皮皮》在今天

    彈指一揮間,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皮皮的小伙伴承受的束縛多已不在。現在讀來,皮皮的行為便少了些叛逆感。自由和尊重是孩子的權利,這一點已成共識。除了金子和超能力,孩子們似已擁有皮皮所有的一切,并且還有皮皮所沒有的,那就是慈愛的父母和溫馨的家。

    然而,果真如此嗎? 對八十年前的束縛難以想象的我們,也會忽視今日孩童受到的新束縛。比如來自成人的過高期望和由此帶來的過度競爭;孩子缺少時間如廁的報道時有所見;能看到個別教室里雙手整齊劃一地擺在身后的孩子。規范是社會運行所必備的,然而有些規范只有打破才能帶來社會進步和人類的新可能。如何區分有益的和禁錮的規范,有一個標準或可參考,那便是林德格倫重視的快樂——皮皮那種以善良、自立和助人為基礎的快樂。

    《長襪子皮皮》插圖草稿

    平心而論,皮皮形象有些臉譜化,《長襪子皮皮》系列的故事結構比較雷同,一些情節有些牽強,缺乏林德格倫創作成熟期的精巧和深刻。但皮皮的故事極富張力、節奏感和喜劇性。世外走來的皮皮更以她的邏輯折射出世間之人很少質疑的邏輯與價值觀。一反此前兒童讀物中主導的整潔而順從的孩子形象,也擺脫了男孩女孩的性別刻板印象。林德格倫并非拘泥于皮皮的性別,要將她塑造為一個男孩,或是比男孩更厲害的女孩,而是把皮皮塑造為一個自在、善良更快樂的孩子,一個自在、善良更快樂的人。所以,《長襪子皮皮》是兒童文學的里程碑,也堪稱兒童、女性和人類解放的里程碑。

    早在《長襪子皮皮》出版的當年,瑞典《晚報》就有一則書評,直言皮皮這樣的孩子根本不存在,但她讓人感到無比真實而生動,每一個家教良好而十分規矩的孩子,心中或多或少都藏著一個長襪子皮皮。

    閱讀《長襪子皮皮》的孩子恐怕大多心知肚明,自己不能也不愿真地成為皮皮。比如,不愿沒有父母,也不能不去上學。皮皮所做的只是展示一種挑戰和游戲。這個反傳統的、有強烈自我意識和自由精神的孩子體現了童年的自由實驗。她生活在成人社會邊緣,林德格倫通過皮皮展示了童年理想狀態的可能性,是對于如何讓孩子更自主、更真實、更快樂的探索。這也是一個需要不斷推進的實驗。

    同時,《長襪子皮皮》依然有現實意義,其實是件悲哀之事。它出版時的戰爭背景在當下的世界里仍然存在,很多人擔心在長時間焦慮后,不得不帶著林德格倫有過的壓抑,在日志中記下戰爭又一次成為事實。在這風云變幻的地球上,自在的嬉戲對一些孩子來說,仍是無法實現的夢。甚至有無數本來內心藏著一個長襪子皮皮的成人,在努力學習,如何放松、如何快樂、如何深呼吸——-那本該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長襪子皮皮》插圖草稿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18|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 国产精品一二二区|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bbwbbwbbw|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专区|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精品| 九九精品免费视频|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四库影院永久四虎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久久精品 | 国产在线精品免费aaa片| 四虎一影院区永久精品|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国产精品色午夜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 精品九九久久国内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偷99|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下载| 久久精品国产2020| 97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在线观看麻豆精品国产不卡| 69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免精品费网站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182tv精品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