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起少華山 筆墨波瀾翻——“蘇門六君子”之李廌
華州,自古山水名勝于天下,少華山翠綠如屏,渭河蜿蜒如帶。
2023-06-06
-
舊體詩與漢語的“忒修斯之船”
世紀之交,“百年中文,內憂外患”成為熱門話題,因為漢語外受西語影響,大大歐化;內則自信不足,迭遭修葺,與傳統幾度發生斷裂。
2023-06-05
-
敦煌書儀所見的婚姻禮俗
書儀最初只是教人寫信的尺牘范本,但是由于涉及人際交往,久而久之就成為包羅萬象的通俗禮書。
2023-06-05
-
一門又一門,這里是北京的“中軸之門”
編者按:北京城漫長的歷史中,她的角色不斷被打磨、被深描。
2023-06-02
-
近現代詩歌中的敦煌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2023-05-31
-
何處是輪臺?
從漢代開始,隨著絲綢之路的鑿空,大量西域元素涌入文學創作中,“輪臺”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2023-05-31
-
天下、天下為公及其現代意義
在中國傳統思想體系中,“天下”是具有中華文明獨特性、同時也將會對人類文明作出貢獻的重要理念。
2023-05-30
-
“三元及第”話錢棨
清代一共出了一百一十四名狀元,以江蘇籍的狀元最多,有四十九名,其中蘇州府獨占二十九名(數字存在不同說法)。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3-05-29
-
《文選》不錄《蘭亭集序》原因再探
《文選》由南朝梁武帝太子蕭統組織當時文人集體編選,選錄從周秦以迄齊梁130多位作家的作品,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影響深遠。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3-05-29
-
吳曉東:現代文學文本中的北京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有不少經典之作是關于北京的敘述,其中既表現出城市與文學的共生關系,也為我們透視北京人文地理和歷史風貌提供了難以替代的情感和審美的角度。
-
中古的詩意:魏晉南北朝詩歌漫談
離我們很“遠”的魏晉南北朝詩歌 如果將整個中國古代的文人詩歌發展歷史看作一個有機的、體現了一定發展邏輯的大系統,那么魏晉南北朝的文人詩還處于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發展的前期。
2023-05-27
-
王充閭:漫議讀古書
一 幾年前的一個暑假,師大文學院的兩位教授過來閑談。
2023-05-26
-
制造“梁山好漢”
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故事,在中國可謂耳熟能詳。
-
陶保廉和他的《辛卯侍行記》
陶保廉(1862-1938),字拙存,浙江秀水(今嘉興)人,一生著述豐富,主要著作有《辛卯侍行記》《測地膚言》等。
2023-05-26
-
《日知錄》為何遲遲刻印
清李集《愿學齋文鈔》是清人稀見文人別集(南開大學圖書館藏,廣西始發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之一種。
2023-05-25
-
路英勇:留住這條大河上最美的風景
一 南朝梁代的東宮,讓太子蕭統營造為一個滿溢著煥然文采的所在。
2023-05-24
-
王世襄與一份“無奈的合約”
我是到香港以后才認識王世襄先生的。
關鍵詞:  王世襄2023-05-24
-
唐代學子爭入“幕”
“胡為來幕下,只合在舟中……不成尋別業,未敢息微躬……”這些詩句出自于杜甫的《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詩人的心意也表露無遺。
2023-05-24
-
弘往圣之道 隆家世之業
從2022年開始,每年5月15日國際家庭日所在周為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
2023-05-23
-
班固以德論“文”
班固論“文”的文字,既見于《漢書》等專書,又見于《離騷贊序》《兩都賦序》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