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吐溫和他的“紅房子”
馬克·吐溫在美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絕對占有一席之地。
-
經久不衰的鄭板橋
提起鄭板橋,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揚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會想到他的名言“難得糊涂”和“吃虧是福”。
-
錢鍾書對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反思
錢鍾書去世后,楊絳宣稱:“他曾明明白白說過,他不愿進中國現代文學館。
-
《西游記》:中國神話文化的大器晚成
一 中華民族厚德載物的器量和品性,使整個文化思潮在宋元、尤其是明中葉以后,趨向儒、佛、道三教歸一。
-
汪曾祺:一種風流誰得似
雖是資深“汪迷”,卻只見過汪先生一面,還是在熒屏上。
-
孟浩然《春曉》,寫景之余更寫哀
唐代孟浩然的《春曉》是公認的千古名作,后人評價甚高。
-
朱剛:蘇軾生命中的重要轉折點
編者按:歷來在研究者眼中有兩個蘇軾,一個是民間的蘇東坡,另一個是歷史上的蘇軾。
-
何以為“家”:從巴金的《家》到《憩園》
西川讀書會由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李怡教授發起,自2011年起,與西川論壇和西川青年學者論壇構成了系列學術沙龍,力圖探索學術的多種可能性。
-
最好的演員造就最好的藝術 最好的戲劇培養最好的觀眾
談論“我與《茶館》”這個話題,心里一陣惶然:不才如我,如此言談,豈不是高攀?或有“蹭熱度”之嫌?要知道,《茶館》被西方人認為是東方舞臺上的奇跡,被中國人認為是新中國最好的話劇,是老舍先生創造的不朽經典,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爐火純青的戲劇鴻篇,是焦菊隱民族化戲劇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于是之、鄭榕、藍天野等老一輩表演藝術家的心血淬煉。
-
毫不費力地把泰山般重的時代變化托到觀眾面前
1957年,老舍公開發表了話劇劇本《茶館》,不論是在老舍本人的創作生涯中,還是在中國一百多年的話劇史上,這都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
在這里,你可以“走近傅雷”
在這里,你可以“走近傅雷”:閱讀《巴爾扎克作品集》等傅雷先生的全部34部譯著,參觀陳列著他生平事跡、翻譯手稿、相關文獻等珍貴資料的傅雷文獻館…… 在這里,閱讀也有了更多可能:特別辟出的室外書吧是陽光與閱讀發生“化學反應”的地方,而首創的“深夜書房”一年365天都會為都市夜行人點亮一盞書燈,讓夜讀的快樂持續蔓延…… 歷時兩年籌備,坐落在浦東新區周浦鎮的傅雷圖書館昨起試運行,向市民讀者打開大門。
2019-06-19
-
陸游的詩意與失意
《臨安春雨初霽》是陸游的名作之一,歷代評論尤多。
-
雨果與荷馬
不夸張地說,雨果對荷馬的親密超越對其他任何人。
2019-06-18
-
王曉林:卡夫卡的耳朵
“任何一個閱讀過卡夫卡的人或許都見過一兩張卡夫卡的照片。
2019-06-18
-
陳子善:瑣憶1980年代與黃裳先生的交往
今年6月15日是黃裳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
《林海雪原》傳播及影響
出版翻譯 1957年9月,《林海雪原》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初版印數為5萬冊,當時就引起轟動,讀者爭相購買和閱讀,成為當時全國最受歡迎的、銷售量最大的一部小說。
2019-06-14
-
《林海雪原》:雪原林海上空的那只白鴿
節令接近中秋,鄉場上陸續壘起了金塔般的谷堆。
2019-06-14
-
《林海雪原》:“抗嚴寒化冰雪,我胸有朝陽”
曲波的《林海雪原》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引起全國轟動的長篇小說之一,它講述20世紀40年代我軍特戰小分隊在東北穿行茫茫林海、飛越皚皚雪原,剿匪戰斗的歷史往事。
-
賀敬之對中國新文學的貢獻
賀敬之創作的優秀作品《白毛女》《南泥灣》《回延安》《放聲歌唱》《雷鋒之歌》,被人們譽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鼓舞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2019-06-14
-
文豪們的種種怪癖,不過是為了抵抗寫作的焦慮
在《月亮與六便士》里,毛姆借主人公之口說出這樣的話:那些所謂成功的書也只不過是季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