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和他的“紅房子”
馬克·吐溫在美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絕對占有一席之地。這位美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雖然已經(jīng)離世100多年了,但依舊沒有離開人們的視線,迄今還被人津津樂道,時不時地提起。尤其是到了美國的康涅狄格州更會情不自禁地提出:去看看馬克·吐溫。
驅車前往康州的首府哈特福德市,在距離長途汽車站和火車站不遠的地方,會看到那棟哈特福德著名的歷史建筑——維多利亞哥特式,外墻刷著紅色涂料的大別墅。這就是馬克·吐溫的故居。1874年至1891年,在長達17年的日子里馬克·吐溫一直住在這里。
如今這里是馬克·吐溫博物館,供游人參觀。博物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展覽,樓上樓下多個展室,免費參觀;一部分是故居,需要購票參觀。博物館樓下有一個書店,全部商品都跟馬克·吐溫有關,無論是書籍、圖片,還是卡通模型、衍生品,統(tǒng)統(tǒng)帶有馬克·吐溫的標識,朋友為我買了一只水杯,那上面印著馬克·吐溫的頭像,頗有紀念意義。
來這里都是為了看故居,展覽只是補充而已。參觀有固定時間安排,由一位工作人員帶領,隨身帶著鑰匙,打開房門,可以逐個樓層逐個房間參觀。
故居用“驚嘆”來形容不為過。這座歐式建筑雖經(jīng)過了百年風雨,但看上去依舊很壯觀。整個建筑有19個房間,有獨立的灶間、餐廳、傭人間、客廳、客人房,以及主人和孩子的臥室、活動室、娛樂室等。里面的家具等物件絕大多數(shù)是原物,今天看上去也算是幾近豪華奢侈。讓人們不由得出一種結論:當年的馬克·吐溫應該是很富有的。
但帶領參觀的工作人員說得很清楚,這所房屋是馬克·吐溫岳丈贈送的禮物,也就是說并非馬克·吐溫自己所購。
馬克·吐溫妻子名叫奧莉維亞,父親是一位煤炭資本家,十分富有。
而馬克·吐溫呢?這位出生于1835年后來顯赫一時的大作家,當時并沒有太多的光環(huán),更不要說囊中的銀子了。童年時他全家定居在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父親是一位當?shù)氐穆蓭煟鞘杖氩⒉桓摺?個孩子,加上沒有工作的母親,父親微薄的收入難以為繼,家里十分貧窮。更可怕的是在他11歲時,父親就患肺炎去世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生存,馬克·吐溫雖然是家中的第六個孩子,但小小年紀不得不走上了打工的道路。他成了一名印刷學徒工,4年后,他從學徒工變成了一名正式排字工人。這段經(jīng)歷為他后來投資排版機奠定了基礎。
馬克·吐溫沒上過幾年學,但非常聰明。可能整天與排字印刷打交道,他對文字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很巧,他的哥哥當時創(chuàng)辦了一份名為《漢尼拔雜志》的期刊,每期都需要一些草稿。馬克·吐溫便成了撰稿人,同時他也寫些聳人聽聞的故事投給一些報紙雜志,1852年波士頓的幽默周刊《手提包》發(fā)表了他的處女作《拓殖者大吃一驚的花花公子》,顯示出他創(chuàng)作的才華。3年后,他開始出游。馬克·吐溫一生有兩件大事陪伴終生:寫作和旅行。18歲那年他開始了遠行,先到了紐約,后來去了費城,然后是圣路易和辛辛那提。邊走邊工作,這些城市的印刷廠都曾留下過他的身影。4年游蕩后,他覺得還是應該回家鄉(xiāng),于是掉頭回歸。然而在紐奧良,他碰上了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一份工作——輪船領航員。這是份收入十分可觀,但又危險性極高的職業(yè)。當時這個職業(yè)的收入在美國排列第三高,每月250美金,相當于今天的16萬美金。金錢的誘惑,讓馬克·吐溫覺得值得一搏。輪船領航員的職責是在水流湍急地形又極為復雜的密西西比河里,引導船只安全順利的通過。這項工作看上去似乎并不復雜,但當時的船只都是用木材建造的,一旦碰上障礙物,無論是港口還是成片的樹林,很容易引發(fā)油料燃燒。引航員必須熟知河流的一切情況,甚至晚上航行都不能開燈,更不要說有任何閃失了。
馬克·吐溫用了兩年時間精心研究了密西西比河幾千米河道里每一個細節(jié),終于拿到了領航員執(zhí)照,成為一名高薪收入者。然而,他的成功背后有刺心的痛。就在前一年,他的弟弟被他說服來到了密西西比河從事河運工作,結果所在的輪船爆炸了,20歲剛出頭的弟弟命喪大火之中。馬克·吐溫的內疚悲傷可想而知。他一直在深深的譴責自己,認為弟弟的死,自己負很大的責任。
本來馬克·吐溫會繼續(xù)干他的領航員,但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河運的輪船大大減少,他只好放棄了這個誘人的職業(yè),重新回到家鄉(xiāng),同時繼續(xù)寫他的故事。此時的馬克·吐溫并沒想到要成為一名專職作家,而更多的是想在生意上發(fā)點財。1861年他跟隨林肯總統(tǒng)派往內華達州的一位秘書,試圖在那里做些木材生意,結果一無所獲,只好偃旗息鼓,悻悻而退。第二年他在內華達州一家報館謀到一份工作,但他還是不“安分”,一直在做“發(fā)財”夢。內華達州盛產(chǎn)黃金、白銀。在“淘金熱”下,馬克·吐溫對傳言和新的機會都十分敏感,甚至深信不疑。當時,不少黃金、白銀礦山的礦主們正出售自己的股票,以籌集資金,馬克·吐溫將自己的所有積蓄,甚至全部稿酬都投入到了購買白銀礦山的股票中。
隨著股票的快速上漲,馬克·吐溫享受著前所未有的感覺,覺得自己非常富有,且十分滿足,于是他來到舊金山,過起了奢華的生活。
但突然有一天,市場對白銀股票的狂熱消失了,股價飛流直下。停留在數(shù)字上的財富瞬間消失了,馬克·吐溫變得身無分文,甚至接近破產(chǎn)。
迫于生計,馬克·吐溫只能重操舊業(yè)繼續(xù)以寫文章謀生。
人的選擇很多時候是在一種無奈狀態(tài)下。如果當年不發(fā)生美國南北戰(zhàn)爭,或者如果在內華達州做起了木材生意,投資的股票兌現(xiàn),世上很可能就沒有大作家馬克·吐溫了,說不定又誕生了一個成功的商人,一個有眼光的投資商,或者是一個收入頗豐的職業(yè)引航員,再或許是商場上又多了一個破產(chǎn)的商人,密西西比河上又出現(xiàn)了一個意外而傷而殘甚至而亡的倒霉鬼。但歷史中的巧合往往是冥冥中注定的。馬克·吐溫將成為作家,而且是大作家,似乎誰也無法阻擋。
1865年在紐約一家雜志發(fā)表幽默故事《卡拉韋拉斯縣馳名的跳蛙》,讓他聞名全國,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
寫作成功給馬克·吐溫不光帶來事業(yè)上的光明,還讓他在愛情上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有了些名氣,一家當?shù)氐膱蠹堁堊迦说降刂泻Hヂ糜巍谋泵赖綒W洲自然是乘船而行。他在船上認識了一位叫查爾斯·蘭登的青年,實際這個人并不重要,但他讓馬克·吐溫看了姐姐奧莉維亞的相片,這讓馬克·吐溫激動不已,一見鐘情。他盼望趕快見到心中的情人。
機會終于來了。圣誕之夜,查爾斯·蘭登邀請馬克·吐溫前往圣尼古拉斯大飯店的社會名流聚餐。在聚餐的過程中,馬克·吐溫見到了心儀已久的奧莉維亞和她的父母。
馬克·吐溫雖然出身貧寒,但富有先天的語言表達能力,他言吐詼諧幽默,表達力非常豐富,而且極有煽動力,是公認的演說家。奧莉維亞很快被他深深吸引。盡管奧莉維亞是當?shù)睾苡忻麣獾纳鐣拢粮挥校鎸Τ錾淼臀⒌鸟R克·吐溫還是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馬克·吐溫以為征服了夢中情人,沒想半個月后提出求婚時,被奧莉維亞一口拒絕。這讓馬克·吐溫大失所望。站出來反對的還有奧莉維亞的父母,地位懸殊是一方面,問題還在于當時馬克·吐溫有一些不良嗜好,比如吸煙、酗酒。疼愛孩子的父母怎能把女兒交給這樣一個人?然而馬克·吐溫并沒有因此而退卻,他一方面與奧莉維亞始終保持通信聯(lián)系,一面在事業(yè)上繼續(xù)奮斗。他給奧莉維亞寫了184封信,讓奧莉維亞感動不已,同時他在新聞界的名氣日漸提升,直接擠進了“名人”圈。當他再次向奧莉維亞求婚時,一點障礙也沒有了。
據(jù)說老岳丈對馬克·吐溫還是不放心,提出了許多“苛刻”條件,光讓馬克·吐溫寫保證書就無計其數(shù)。其實做父母的都為了兒女好。一個富足人家要把美麗而寶貝的女兒嫁出去,當然要“橫挑鼻子豎挑眼”。所幸的是,馬克·吐溫沒讓岳丈失望,他牽手奧莉維亞一起走過了34年。當然,岳丈也沒讓馬克·吐溫“吃虧”,他把一棟如此昂貴的建筑送給女兒女婿,是對他們婚姻最大的認可。馬克·吐溫說過,這是一個家,世界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有意義。足見他對這棟建筑的青睞。
馬克·吐溫1870年與奧莉維亞結婚,3年后岳丈為他們買下了一塊地,決定建一棟自己的住宅。他們請來了紐約有名的建筑師,請他根據(jù)奧莉維亞的設想和要求來設計。奧莉維亞不愧為大家閨秀,富足人家出身,極高的欣賞力和想象力,使其建筑呈現(xiàn)出獨特的風格。不僅外表卓爾不群,內部設計也別具一格。實用但又不乏時尚。參觀時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jié)都設計安排的科學合理、新穎不俗。如休息室里,無論是沙發(fā)旁還是座椅旁,隨手都可以從墻上的書櫥里取到書籍;再有灶間的呼叫器,隔著樓層就會呼叫到樓上的主人,方便又新潮,就像今天的對講機。19個房間我們看了一圈沒發(fā)現(xiàn)書房在哪里?工作人員領我們登上樓頂,那里類似閣樓,里面有一個臺球桌,頂頭那邊放了一張不太大的桌子,上面有幾本書,似乎在告訴人們這不是一般的小桌。工作人員說,這就是馬克·吐溫創(chuàng)作的地方。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就是在這里完成的,如《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等,其中《哈克貝利·費恩》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現(xiàn)實主義名作,得到海明威等美國作家的廣泛推崇。
真想象不到,這么一幢豪華的大別墅,竟在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落里誕生了無數(shù)偉大的作品。看來,環(huán)境只不過是一種擺設,并不意味著決定什么。
在展覽館曾看到一幅照片,馬克·吐溫站在臺球桌前撫摸一只貓,那顯然是他在寫作疲憊時抽出時間與貓共樂。馬克·吐溫養(yǎng)過好幾只貓,他的作品里有貓,甚至在病榻前也有貓陪伴。他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
在哈特福德奧莉維亞為馬克·吐溫生了1個兒子和3個女兒,其中二女兒和小女兒出生在“紅房子”里。有人說三個女兒都是在“紅房子”出生的,這顯然是誤傳。因為馬克·吐溫一家是在1874年住進的“紅房子”,大女兒是1872年出生的,那時馬克·吐溫在哈特福德租房子住。
馬克·吐溫的第一個孩子叫蘭登,很不幸,這個惟一的男孩在19個月大時因為患上白喉,早早離世。大女兒叫蘇西,特別聰明又善解人意,深受馬克·吐溫的喜愛,稱之為“神童”。遺憾的是這位寄托了馬克·吐溫極大希望的愛女,在24歲時患上了腦膜炎與世長辭。這對馬克·吐溫是沉重的打擊。晚年時他在《馬克吐溫自傳》中用細膩的語言,對大女兒的成長過程做了詳細的描寫,讀來催人淚下,唏噓不已。馬克·吐溫的小女兒在姐姐去世的前一年突然患上了癲癇病,而且在29歲時因心臟病撒手人寰。馬克·吐溫對女兒們傾注了滿腔摯愛,舔犢之情令人感動,而殘酷的現(xiàn)實卻讓他接二連三的失去親人,這對一名父親來說是多么殘酷無情的打擊啊!
表面上風光的馬克·吐溫,實際在遭受著莫大的痛苦,這是他一生的痛,永遠的痛,無法消失的痛。
在“紅房子”里我們看到馬克·吐溫3個女兒溫馨的臥室,很有檔次的各種玩具,以及專門請家教上門授課的“教室”,能想象得出,當時生活在“紅房子”里的女兒們是多么的幸福啊!
盡管馬克·吐溫非常喜歡這棟“紅房子”,但最終他還是沒有在此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他把房子賣了,忍痛割愛卻實在無可奈何。這歸咎于馬克·吐溫的投資失敗。
馬克·吐溫一生中有兩次重大投資,一次是開發(fā)打字機,一次是開辦出版社。1880年已經(jīng)在寫作上成名的馬克·吐溫被一個叫佩吉的女人“纏上”。這個女人聲稱正在研發(fā)一種打字機,非常先進實用,如果研發(fā)成功投放市場,收益肯定極為豐厚。但她缺乏資金,希望馬克·吐溫投資。或許整天與陳舊落后的打字機打交道,非常需要一種新式的快速打字機誕生,馬克·吐溫竟輕易相信了佩吉的“鼓噪”,給了她2000美元。1880年的2000美元可不是個小數(shù)目。結果從45歲一直到60歲,馬克·吐溫先后在佩吉那里投資了19萬美金,最后換來的是顆粒無收,債臺高筑。馬克·吐溫的第二個投資項目是開辦了一家出版社。起因也挺有趣。馬克·吐溫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作品在出版商那里出版,大頭都被出版商掙去了,很不劃算,于是決定自己開出版社。馬克·吐溫很有文采,也很善于表達,但對管理一竅不通,出版社在虧了9萬多美金的情況下,又加上經(jīng)濟危機,只好以倒閉的下場畫了句號。
生意場上接連的失敗,給馬克·吐溫的不光是教訓和打擊,更要命的是要付出代價。面對虧欠的窟窿,要填平只有把“紅房子”賣掉。馬克·吐溫盡管十分痛苦,但他必須面對現(xiàn)實。1891年“紅房子”易主,先是繼續(xù)作為住宅,后來又做了學校,再后來還當過一陣子圖書室。馬克·吐溫留在這里17年的氣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房屋用途的不斷改變,逐漸消失,一直到20世紀初期,美國一些作家聯(lián)合和哈特福德社會各界聯(lián)合發(fā)起拯救馬克·吐溫故居行動,得到廣泛支持。1974年“紅房子”翻修后建成了現(xiàn)在的馬克·吐溫博物館。
“紅房子”里的那段生活,是馬克·吐溫和家人最愉快也最安逸的一段經(jīng)歷。馬克·吐溫在這里完成了大量的寫作,除了前面提到的《鍍金時代》和《湯姆·索亞歷險記》,還有《卡拉維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康涅狄格最近的狂歡節(jié)上的罪行紀實》《國外旅游記》《王子與乞丐》《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亞瑟王宮廷的康涅狄格州的美國佬》等,而且這期間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創(chuàng)作水平。馬克·吐溫是著名的幽默諷刺作家,他的幽默諷刺風格別具特色。魯迅說馬克·吐溫是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著哀怨,含著諷刺,則是不甘于這樣的緣故了。實際馬克·吐溫的幽默諷刺不僅僅是嘲笑人類的弱點,而且是以夸張手法,將它放大了給人看,希望人類變得更完美、更理想。他的作品,批判了美國虛偽的政治,批判美國畸形的道德觀,也批判美國虛偽宗教。美國評論家威廉·豪威爾斯稱之為獨一無二的,無法相比的,他是美國文學中的林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則稱贊其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
人的心情和狀態(tài)是成就事業(yè)不可缺失,也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人只有在放松時才能釋放出最大的能量,表現(xiàn)出特有的風格。在“紅房子”里,馬克·吐溫享盡了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也最大限度展現(xiàn)出其驚人的才華。可以說,“紅房子”讓馬克·吐溫的聲名得到進一步升華,而“紅房子”因為馬克·吐溫而倍受青睞,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