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慶澍:站在世界性與本土性的交叉點
今年是老舍先生誕辰125周年,也是他逝世58周年,他已確乎成為一個“古人”了。
2024-09-29
-
老舍:把自己放在大時代中,寫出真滋味
面對老舍,我們想說和可說的話很多。
2024-09-29
-
路遙:地方生活與民間信仰
小說《你怎么也想不到》中,路遙通過鄭小芳、薛峰的視角,對沙漠地區的荒漠、農場、龍王廟以及公社等不同空間進行了書寫。
2024-09-27
-
王安石,宋詩譜系中的特殊存在
論述宋代詩史譜系時,王安石一直是特殊的存在。
2024-09-25
-
張中行:坦誠而內斂 智慧且超然
作為“燕園三老”之一的張中行,曾經被歷史的塵煙湮沒,少有人知曉。
2024-09-25
-
當他沉默著的時候——從1924年前后魯迅的閱讀與寫作說起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2024-09-20
-
經典作家專刊——劉半農
劉半農,原名壽彭,后改名復,號半農。
2024-09-18
-
永遠的戰士盡瘁的學者
90年來,劉半農作為新文化運動戰士的形象一直鮮活在人們心目之中。
2024-09-18
-
從“類猿人”到“愚人船”——論魯迅思想中的啟蒙與進化
一、作為原創詞匯的“類猿人” 魯迅的進化論思想一直是魯迅研究中的熱點問題之一,最近俞兆平有關魯迅和嚴復關系的研究,使這一問題得到進一步深化。
2024-09-06
-
丁玲:呼喚和踐行“有情”的文學
1983年10月27日下午,在湖南省臨澧縣創作座談會上,丁玲作了《從創作要有情談起》的主題發言,坦言作家要有情,沒有情就無法創作。
2024-09-04
-
經典作家專刊——巴金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是中國現當代作家、翻譯家。
2024-08-28
-
奔騰的激流 有情的人生——巴金家族小說中的“家”與“城”
巴金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家之一,觀其一生,文學作品卷帙浩繁,人格魅力影響深遠。
2024-08-28
-
青春是美麗的,但中年更美麗——談巴金的“中年寫作”
近讀《酒徒》,劉以鬯先生借“酒徒”之口評騭五四新文學,談到巴金時說:“至于那個寫過很長很長的長篇的巴金,也曾寫過很多很多的短篇。
2024-08-28
-
聞一多:至真至純 良善同行
提及聞一多,那個拍案而起、怒發沖冠的愛國民主戰士形象躍然眼前。
2024-08-28
-
巴金:讓生命開花
巴金(1904—2005) 我們仍然需要巴金,這是今天很多人的共識。
2024-08-21
-
經典作家專刊——錢谷融
錢谷融,原名錢國榮,江蘇武進人,文藝理論家、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2024-08-16
-
以獨立之思鑄就學者風骨 以性靈之筆呈現文學魅力
如果將人生比喻成一部長篇小說,那么導師錢谷融先生對于我來說就是一部經典。
2024-08-16
-
錢谷融:“人學”理論與當代中國文藝批評的探索
錢谷融先生的《論“文學是人學”》是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幾乎所有中國當代文學史著在論述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文藝思想時,都會有一個章節,專門介紹這一時期的人性、人道主義文學主張。
2024-08-16
-
老舍:致力于東方與西方的“相遇”
今年是老舍先生誕辰125周年,文學界舉行了不少紀念活動。
2024-08-14
-
張建智: 一株“老梅”喻金庸
一 五年半前,當我聽到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離別了大家時,即刻在我眼前,浮現了一個中等身材、高額方正,笑容不多的臉面,更令我想起了二十世紀末,那個美妙秋天里,我與他相見時的情景。
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