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繁華:如何面對當下文學批評的困局
當下的文學研究和批評,被一種巨大或莫名的迷茫所籠罩,既沒有方向感,也缺乏有力的理論和方法。
-
論作家的自反批評
摘要:自反批評是一種作家自我觀照的批評。
-
研究作家作品,也要研究批評家
縱觀百年來文學批評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文學批評家對整個時代的文學創作甚至是思想觀念的現代化,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批評家2021-03-31
-
小時代與新理想主義精神
01 意義的確應該從目的轉向過程 1990年代的時候,我讀到了現在已去世的史鐵生先生的作品,其中最讓我震撼的,是《我與地壇》。
-
從“地域”認識“世界”
許多時候,“地域寫作”不過是外界為了方便于辨識而貼在一個詩人身上的標簽,或者就是詩人為了凸顯自己的辨識度而主動出示的一個標簽。
-
【觀察】公版書之我見
公版書與出版品格 路英勇 談論公版書,并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
關鍵詞:  公版書2021-03-29
-
詩人和他的時代
德國詩人諾瓦利斯說:“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含有其先驗的理想和存在的必然性”。
-
加強現實題材創作 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以“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為著力點,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關鍵詞:  現實題材創作2021-03-26
-
莊子“渾沌”寓言故事解析 ——兼及文與思之關系
文學語言與思慮或者思想之關系的問題,既是個寫作實踐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個玄學問題,很難說清楚。
-
於可訓:當代文學創作經驗亟待進行系統總結
內容提要:中國當代文學創作,尤其是近40多年來的創作,大膽突破,不斷探索,迭經變化,積累了豐富的也是寶貴的創作經驗,需要進行系統總結。
-
鄉村題材創作:拿出反映時代巨變的文學表達
學習經典,更要打破寫作慣性 中國有著悠久的農耕文明歷史,其文化根基具有鮮明的鄉土屬性。
關鍵詞:  鄉村題材創作2021-03-25
-
“人間的車”與“非人間的馬”
卡夫卡在短篇小說《鄉村醫生》中,寫過一架人間的車和兩匹非人間的馬。
-
為了歡愉的徽章——論“梗文化”中的身份意識
“梗文化”是當今中國網絡生活最奇異的文化現象。
-
《文城》一個月,讀者怎么看?
從2月22日開始預售、3月3日正式銷售至今,《文城》已經面世一個月整。
-
內蒙古作家暢談“自然寫作”
原標題:當春乃發聲——內蒙古作家“自然寫作”策劃會 3月20日,上午,綠意蔥蘢,墨香氤氳。
-
胡曉明:發現人類情感心理的深層語法
摘要:在“后五四”時代,中國文論不僅要在文獻整理、史實梳理、體系建構等方面超越“五四”,還應在文明傳承觀、文學史觀、文學思想范式等方面更上一層樓。
-
東君:小說·新聞·歷史
我有一個朋友,是美食家,記憶力驚人。
關鍵詞:  東君2021-03-19
-
文學與類型電影改編
“只要相信,就能實現”。
-
《刺殺小說家》,減法比加法更難
減法比加法更難,這是看完《刺殺小說家》后想起的第一句話。
-
“高概念”敘事與想象的方法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電影《刺殺小說家》原著的核心,就是“如果寫小說能改變世界,將會怎樣?”這來自于作者的創作感悟,是一個典型的推想,或者說“假如”(What If)式問題,而這也是電影的主要宣傳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