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時代,還需要臨摹嗎?
當AI在0.3秒內生成《富春山居圖》風格的數字作品,當八大山人的筆墨意趣通過算法被精準復刻,傳統中國畫教學中的臨摹訓練是否已經過時?近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傳移模寫”展與浙江展覽館“稽古振今”中國畫雙年展的南北呼應,正以臨摹為主題,向藝術界拋出尖銳追問——在技術革新與觀念迭代的雙重沖擊下,“傳移模寫”這一延續千年的創作范式,該怎樣存續? 構建中國畫獨特的美學基因庫 回溯中國美術史,臨摹被視為開啟藝術之門的“黃金鑰匙”。
2025-03-31
-
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物畫?
人是生命的光(紙本設色) 趙建成 作 新時代以來,人物畫創作在形式語言上做了很大的突破。
2025-03-28
-
吳昌碩的京昆之好
圖片由作者提供 海派書畫大師吳昌碩不僅在丹青翰墨、金石篆刻上開宗立派,成就卓越,他還工于詩文,喜好京劇,熟稔昆曲。
2025-03-24
-
文學插畫:在圖文相生中開辟藝術新境
在浙江美術館,“木刻青年:一個世紀中的趙延年”版畫作品展吸引了無數目光。
2025-03-05
-
絢爛之極歸于至簡
孤(彩墨) 易新建 作 易新建的山水畫將中國美學與西方現當代哲學相結合,把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與西方繪畫表現語言相融合,創造出獨樹一幟的個性化視覺圖像,其本質特點可謂“大道至簡、大美無形”。
2025-02-28
-
如何看“亂書”之“亂”
近日,王冬齡的“津門問道”展覽又將人們帶入到對“亂書”話題的討論中。
2025-02-28
-
從來風俗亦有詩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想見汴京全盛日,春游多少太平人”“蠶月條桑為繭絲,筑場納稼應天時”……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詩句,既是中國文學的精粹,也是現實生活的縮影。
2025-02-17
-
波提切利的春日禮贊
意大利藝術之都佛羅倫薩是托斯卡納明媚陽光照耀下的一顆明珠。
2025-02-14
-
“福”宜雙至 時和歲豐
乙巳蛇年新春,34位著名書法家、畫家書“福”題詞,向全國美術工作者和美術愛好者致以新春的祝福。
2025-02-08
-
藝術再現偉大歷史轉折
油畫《遵義會議》,作者沈堯伊,創作于2021年,現藏于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2025-01-21
-
金石學史研究與刻帖書法新探
以金石學史的方法感觸歷史 金石學,是“研究中國歷代金石之名義、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文字圖像之體例作風;上自經史考訂、文章義例,下至藝術鑒賞之學也”。
2025-01-13
-
流光溢彩 太平有象
觀燈圖(中國畫) 李 嵩作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十二月令圖(正月)(中國畫)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進入1月,北京、上海等全國多地新年燈會紛紛拉開帷幕。
2025-01-10
-
一圖“封神”的宋朝“導演”
近日熱播的電視劇《清明上河圖密碼》出現翰林待詔張擇端在汴河岸邊寫生作畫的場景,畫家為創作《清明上河圖》所做的寫生線稿,竟然成為偵破案件的重要證據。
2025-01-02
-
也談王冬齡的“亂書”
世界真奇妙。
2024-12-10
-
重煥花鳥畫的筆墨生機
在不久前舉辦的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上,花鳥畫摘得一金一銀的好成績,成為花鳥畫創作者緊隨時代求新求變的成果縮影。
2024-12-09
-
往往醉后見天真
萬竿煙雨(中國畫) 傅抱石作 今年是著名畫家傅抱石誕辰120周年。
2024-12-05
-
江流不盡 風流無已
白鶴灘水電站(版畫) 墨建杰 作 纖夫(油畫) 趙培智 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024-11-29
-
以漢字之美賡續中華文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
2024-11-19
-
繪多彩畫卷 展時代風貌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自古以來,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同時也展現出各族人民獨特的精神風貌。
2024-11-18
-
透納和他的風景畫
英國19世紀浪漫主義畫家威廉·透納對色彩的表現力和對光線的駕馭力獨樹一幟,名垂畫史:從阿爾卑斯山的巍峨峰巒,到威尼斯的蜿蜒水巷,透納的風景畫如同色彩與光線的交響樂,觸動觀者心弦,記錄下人與自然永恒的對話。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