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曲藝演員跨界演出舞臺劇
梅花大鼓青年藝術家楊菲,在《小羊圈胡同》的舞臺上把老舍筆下的虎妞演得活靈活現;和她對戲的“祥子”是北京市曲劇團演員王厚義,曾在沉浸式音樂劇《金風玉露》中玩轉流行與搖滾;導演趙淼的舞臺劇《兩京十五日》中,更有專業京劇演員一展戲腔與身段…… 最近的演出市場上,戲曲、曲藝演員的“濃度”有點高。
2025-06-30
-
21世紀的杜麗娘沈豐英
青春版《牡丹亭》中沈豐英飾演杜麗娘 2024年,白先勇攜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共同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走進北京大學 我跟昆曲結緣甚早,抗戰勝利后我在上海跟隨家人在美琪大戲院看到梅蘭芳與俞振飛合演《牡丹亭》中的一折《游園驚夢》,從此一根情索便把我跟昆曲緊緊綁在一起,冥冥中好像有一雙命運之手推著我一步一步邁向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路上去。
2025-06-30
-
國話八部反法西斯題材和紅色題材劇目將陸續上演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國家話劇院將在紀念日期間推出系列演出,《鐵流東進》《紅色的起點》《哥本哈根》《物理學家》《三灣,那一夜》《死無葬身之地》《直播開國大典》《抗戰中的文藝》八部話劇將于6月至10月上演。
2025-06-29
-
話劇《華羅庚的最后講演》:探尋科學家的心靈軌跡與家國情懷
話劇《華羅庚的最后講演》劇照 今年是華羅庚先生誕辰115周年、逝世40周年,由歐陽逸冰編劇、李伯男執導、江蘇省演藝集團話劇院(江蘇人民藝術劇院)創排演出的話劇《華羅庚的最后講演》近日首演。
2025-06-27
-
梅蘭芳的“文人朋友圈”
京劇《黛玉葬花》梅蘭芳飾林黛玉 1959年,田漢致梅蘭芳信。
2025-06-27
-
從延安出發
“從延安出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戲劇晚會”劇照。
2025-06-26
-
一出好戲如何帶熱一個劇種
近期,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評選結果揭曉。
2025-06-26
-
文學讓我更加深刻地看待這個世界
舞劇《青衣》劇照 史春陽 攝 2025年是舞劇《青衣》創排十周年,我非常榮幸受到南京師范大學的邀請,在系列文學藝術講座“藝文講壇”上分享了我以舞劇的方式對小說進行的改編創作。
2025-06-25
-
抓住了老舍小說的魂
6月20日,由北京曲協和北京老舍文學院聯袂打造的曲藝舞臺劇《小羊圈胡同》在京首演,演出非常成功。
2025-06-25
-
兩個人的戲劇,40年的沉淀
話劇《洋麻將》最后一場謝幕時,主演濮存昕將手里的拐杖扔出去,結束了為期兩周的演出。
2025-06-24
-
話劇《Amy張回到家鄉》:“小鎮做題家”被卡住的人生B面
一個月的時間里,“蜻蜓計劃——來自烏鎮戲劇節青賽精選”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三部青年戲劇創作者的作品。
2025-06-24
-
嚴肅社會議題的戲劇呈現
話劇《門第》改編自作家連諫的同名小說,2024年在青島首演,2025年開啟全國巡演,憑借對婚姻裂痕的深刻揭示與極具創意的舞臺表達,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共鳴。
2025-06-24
-
上海最后一家傳呼電話亭故事搬上舞臺
原創海派話劇《小花園電話亭》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上海最后一家公用傳呼電話亭的故事。
2025-06-23
-
藝術“老店”何以青春正好
6月12日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3周年的日子。
2025-06-23
-
堅守戲劇本體是科技賦能的前提
科技賦能戲劇創作,本意是拓寬視野、活躍思維、激發靈感、增強表現力。
2025-06-19
-
用音樂喚醒的烽火記憶
近日,呂梁學院與中央音樂學院在京聯合舉行紅色經典音樂會暨《呂梁山大合唱》匯報演出。
2025-06-18
-
演藝資源注入,古建活化煥新
從一度黯淡的老房舊瓦到重獲新生的別樣舞臺,從游客如織的打卡景點到更加立體的文化窗口,在北京,以演藝資源深度賦能城市更新的嘗試方興未艾。
2025-06-17
-
音樂劇《趙氏孤兒》“新”在何處
近年來,中國原創音樂劇展現出越來越令人驚喜的面貌,《趙氏孤兒》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部。
2025-06-16
-
這是一首“上演的詩”
戲劇藝術最理想的境界,是讓自己在觀眾的眼睛里是一首詩,“是一首可以上演的詩”(蘇珊·朗格)。
2025-06-16
-
小劇場:實驗性何妨“往回看”
2025年“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近期開幕。
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