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話八部反法西斯題材和紅色題材劇目將陸續上演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國家話劇院將在紀念日期間推出系列演出,《鐵流東進》《紅色的起點》《哥本哈根》《物理學家》《三灣,那一夜》《死無葬身之地》《直播開國大典》《抗戰中的文藝》八部話劇將于6月至10月上演。
國話首部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記錄了文藝名家14年的抗戰之路,以文藝之筆記錄和抗爭外辱侵略,以民族的自尊點亮心燈,照亮前程。段奕宏、田雨、李光潔等演員集體致敬抗戰期間的文藝名家。
《哥本哈根》由國話原常務副院長王曉鷹導演執導,以海森堡與波爾、瑪格麗特三個靈魂之間的對話,討論科學、戰爭、人性的多面性,演出22年以來,常演常新,深受喜愛思辨和熱愛科學的觀眾喜愛。
由國話原副院長査明哲導演的《死無葬身之地》此次將以全新陣容亮相。該劇呈現二戰勝利前夕被俘法國游擊隊員在酷刑與絕望中的靈魂抉擇,在極限境遇下拷問人性的怯懦與勇敢、卑鄙與崇高。
《物理學家》于2008年由青年導演王劍男搬上國話舞臺。17年后復排,導演立足原作荒誕氣質的特點進行提升創作。以煥然一新的舞臺美術、巧妙的燈光設計,讓演員在表演中融入當代情感。
《鐵流東進》是“90后”青年導演查文浩的作品,該劇聚焦新四軍通信兵的浴血奮戰,以一段跨越時空的“紅色青春密碼”,串聯起通信戰士用生命守護電波暢通的壯烈史詩,傳遞平凡小人物與鐵軍戰士之間的惺惺相惜。
《紅色的起點》以葉永烈紀實作品為藍本,聚焦1919至1921年風云激蕩的三年,該劇突破線性敘事,以當代審美重構歷史現場,在青春氣質與歷史思辨中,生動再現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偉大歷程。《三灣,那一夜》藝術化再現了“三灣改編”這一建軍史上的里程碑,深刻闡釋“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鑄就人民軍隊之魂的根本原則。
田沁鑫導演的紅色諜戰話劇《直播開國大典》聚焦1949年開國大典幕后的電臺廣播戰線,將“諜戰+懸疑”“保密”“電臺”元素發揮到極致,情節緊張、扣人心弦。其舞美設計大膽創新,運用簡潔視覺裝置與即時拍攝技術,將宏大歷史背景與緊張敘事完美融合。
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表示,劇院推出反法西斯題材及紅色題材系列演出,不僅是為中華民族在浴血奮戰中取得的偉大勝利致以崇高敬意,更是中國國家話劇院諸多藝術家通過藝術創造力回應時代之聲、表現文化責任的集中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