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聚彩虹之鄉 共襄青稞散文盛舉
7月16日,由互助土族自治縣作家協會承辦“青稞主題散文創作論壇暨改稿會”在互助縣納頓莊園多功能廳成功舉辦,文藝報評論部主任明江、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評論家賀穎、青海省作協秘書長邢永貴、互助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尚君邦等近30位嘉賓出席。
2022-07-19
-
中國作協“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授牌儀式在可克達拉舉行
7月17日,中國作協“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授牌儀式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舉行,中國作協“國之大者?新時代新兵團”作家采訪采風活動同時啟動。
關鍵詞:  中國作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2022-07-19
-
“文學潤疆”全國多民族作家培訓班開班
為推進我國多民族文學事業的發展繁榮,7月16日,由中國作協主辦,新疆文聯協辦,中國作協創聯部和新疆作協承辦的2022年“文學潤疆”全國多民族作家培訓班在新疆伊犁開班。
關鍵詞:  文學潤疆全國多民族作家培訓班2022-07-18
-
內蒙古黃河主題文學作品展開展
近日,由內蒙古文聯主辦,內蒙古文學館承辦的“長河入筆端——內蒙古黃河主題文學作品展”在內蒙古文學館開展。
-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之《格薩爾分卷》出版
歷時5年,由青海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牽頭,傾注省內外專家學者智慧的《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之《青海卷?格薩爾分卷(一、二)》編撰出版。
-
攜手共促民族文學發展 廣西民族報與17位多民族作家簽約
6月27日,廣西民族報社多民族作家簽約儀式暨“岜萊詩會”2021年度詩人頒發典禮在南寧舉行,壯、漢、瑤、苗等活躍創作一線的多民族作家詩人共30多人參加活動。
-
《格桑多杰詩集》《格桑多杰詩歌評論集》出版
近日,《格桑多杰詩集》《格桑多杰詩歌評論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青海省文聯、青海省作協負責編選。
2022-06-28
-
專家學者研討《捧血者》
6月23日,內蒙古文聯、內蒙古社科院、內蒙古出版集團聯合主辦《捧血者——詩人辛勞》新書首發式暨學術研討會。
關鍵詞:  《捧血者》2022-06-27
-
關于第十三屆內蒙古自治區文學創作“索龍嘎”獎擬獲獎作品公示的公告
關鍵詞:  內蒙古作協2022-06-24
-
萬瑪才旦:故事只講了一半
從《靜靜的嘛呢石》到《氣球》,作為電影導演的萬瑪才旦,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用鏡頭記錄下藏族人的日常生活。
關鍵詞:  萬瑪才旦2022-06-22
-
《幸福的旋律——西藏脫貧交響曲》文學研討會舉辦
6月8日,由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主辦,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廣東經濟出版社承辦的《幸福的旋律——西藏脫貧交響曲》(以下簡稱《幸福的旋律》)文學研討會,通過線上會議形式舉行。
關鍵詞:  西藏2022-06-14
-
西藏大昭寺圖書分館和古籍館揭牌
記者獲悉:西藏自治區圖書館大昭寺分館和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大昭寺古籍館5月30日在大昭寺正式掛牌。
關鍵詞:  古籍保護2022-05-31
-
拉薩那曲兩市作家協會聯合開展采風活動
本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到人民中去”“為人民創作,為人民歌唱”的目的,5月22日,拉薩、那曲兩市作家協會聯合采風團共15名成員,實地走訪森布日那曲生態搬遷安置點、經開區德吉康薩社區,大家深入田間地頭、產業園區、農貿市場、文明實踐中心、搬遷群眾家中等,了解群眾生產生活、就業就醫上學等基本情況,傾聽干部群眾講述易地搬遷帶來的喜人變化。
關鍵詞:  采風活動2022-05-26
-
古詩里閃現的天祝身影
位于祁連山東端的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匯地帶,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要道,素有“河西走廊門戶”之稱。
關鍵詞:  天祝2022-05-25
-
阿勒得爾圖報告文學《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紀事》研討會召開
研討會現場。
關鍵詞:  烏蘭牧騎2022-05-10
-
西藏全民閱讀公共服務網絡初具規模
記者尕瑪多吉、杜倩從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全民閱讀公共服務網絡已初具規模。
-
我們·與書相遇
從黃土地上的寫作者馬慧娟,到用書籍注解成長的尼格買提,從以讀書為職業的書評人綠茶,到坐擁書城的書店老板舒奇峰,還有借由圖書館、出版社為讀者提供服務的樸燕、梁文春,我們希望多角度、多面貌地分享與書籍相遇的故事。
2022-04-27
-
閱盡千千字 拾掇渺渺心
小時候,奶奶經常會給我講故事。
2022-04-26
-
那些讀書時遇到的陌生人
成為大學教師一直是我的理想,因為能天天與書為伴。
關鍵詞:  讀書2022-04-26
-
專一以立基 博覽以兼善
1989年7月,本科畢業之際,恩師徐應佩教授在我的畢業紀念冊上寫了兩句話:一句是“專一以立基”,告誡我想要有所成就,首先要站穩一只腳,在某一個領域或方向有專深的研究,使之成為立身之本;一句是“博覽以兼善”,鼓勵我不斷吸收相關學科、其他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觀念,由點到面,形成比較宏闊的研究格局。
2022-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