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非洲文學:尼日利亞英語小說創作述略
尼日利亞是非洲英語文學的重鎮,其英語小說源流可以追溯到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初的非洲奴隸敘事文學。
關鍵詞:  尼日利亞英語小說2020-11-04
-
唐·德利洛出版小說新作《沉默》
八十三歲的美國著名小說家唐·德利洛(DonDeLillo,右圖)剛剛引人注目地出版了第十八部小說。
關鍵詞:  《沉默》2020-11-03
-
荒誕簡史
兩千多年前,荒誕已于軸心時代初露端倪。
-
阿特伍德《證言》:不只是談女性主義,也是人類共同的命運
《證言》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最新小說,它的發行也是近年少有的全球矚目的文化大事件。
-
兩大文豪間的別樣邂逅
暮年的歌德改編莎士比亞的經典,在藝術領域不斷開拓,甚至不惜采取準“實驗戲劇”的方式與專業評論界對立,大膽挑戰觀眾的審美底線。
-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與登山詩歌
自古以來,中國文學與西方文學都與高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關鍵詞:  浪漫主義2020-10-29
-
麥芒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及普遍性
【編者按】: 10月8日,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
托爾斯泰和他的中國知音草嬰:文學永遠不是孤立的
2020年是托爾斯泰逝世110周年,托爾斯泰作品在進入中國的大約120年里,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獨特的文學性吸引了無數中國讀者,其中包括許多著名現當代作家,比如魯迅、瞿秋白、茅盾、郁達夫、巴金、冰心、夏衍、田漢等。
-
《克羅地亞現當代詩歌選集》中文版在京首發
27日下午,《克羅地亞現當代詩歌選集》中文版首發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2020-10-28
-
文學史上的重要一章:那些隱姓埋名的女作家
女性地位提升的標志是什么?擁有一份工作?不依賴男性獨立生活?投身社會活動?那么,寫作算不算呢?答案是肯定的。
-
《我這樣的機器》:25個深刻感受著孤獨的機器人
《我這樣的機器》出版于2019年,這是英國作家麥克尤恩進入七十歲之后創作的一部最新長篇小說。
關鍵詞:  《我這樣的機器》2020-10-26
-
外語界研討黃源深學術思想:他翻譯了“最好看的《簡·愛》”
我國外國文學研究專家、英語教育家、資深翻譯家黃源深學術思想研討會今天上午舉行。
-
跟隨聶魯達和艾青的腳步
“從大海到大海,從平原到雪山,所有的人都注視著你啊,中國……”多年以前,智利作家聶魯達曾寫下這樣熾熱的詩句。
-
阿特伍德新書《證言》:關注女性處境以及全人類
初版于1985年的《使女的故事》結尾是一個開放性結局。
-
“爆炸”震撼之后:中拉文學平靜“共時”對話
1950年1月,智利詩人聶魯達的詩集《讓那伐木者醒來》中譯本面世,這是中國出版的首部單行本拉美文學書籍。
關鍵詞:  拉美文學2020-10-19
-
法國文學沙龍:文藝男性的天堂
1755年,在熱福林夫人沙龍里,朗讀伏爾泰的《趙氏孤兒》劇本。
關鍵詞:  《西洋景:歐洲的9個文化表情》2020-10-19
-
她逃離一切,只希望用詩歌重構整個世界
北京時間10月8日晚,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77歲的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瑞典文學院認為她用“帶有樸素美的、清晰的詩意聲音,令個人的存在普世化”。
關鍵詞:  露易絲·格麗克2020-10-16
-
“女英雄”作家安妮·韋伯獲2020德國圖書獎
在法蘭克福書展開幕之際,10月12日,德國作家安妮·韋伯(Anne Weber)的作品《安妮特,一部女英雄史詩》(Annette, ein Heldinnenepos)獲得了2020年德國圖書獎(German Book Prize)。
-
地域文化與文學創作的奇遇
法國普羅旺斯地區包括羅訥河、阿爾卑斯山區和地中海沿岸,擁有獨特的文化和語言。
2020-10-13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格麗克,你可以這樣閱讀她
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文學院宣布,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