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科幻文學獎項:新質生產力的隱形苗圃
近年來,國內青少年科幻文學創作呈現出蓬勃的活力。
2025-06-27
-
古典的未來:新大眾文藝中的科幻生產力
新大眾文藝的提出,適應了當下新的文藝語境。
2025-06-25
-
中國科幻的“下半場”
中國科幻似乎正在進入一種“中場階段”。
2025-06-25
-
重塑現實的金手指
陳楸帆的短篇小說《神筆》以AI寫作軟件為引,以雙線并行的敘事結構近乎暴烈且荒誕地描述了人工智能時代的創作焦慮,并勾勒出一場人類與技術在虛實層面上幾乎必敗的生死突圍。
2025-06-25
-
“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人,是理念”
《金桃》,楊晚晴,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5年1月 《金桃》是青年科幻作家楊晚晴以盛唐為背景創作的“絲綢朋克”長篇小說。
2025-06-25
-
色彩從何而來?
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在《寫作的零度》中論證,人們不可能獲得一種無風格或者“無色彩”的寫作方式,“寫作絕非交流工具,它不是一條康莊大道,供言說的意圖從那里通行”。
2025-06-25
-
“科幻時代”,科幻何為?
賀紹俊 孟繁華 李 舫 徐福偉 寶 樹 姜振宇 萬象峰年 1 “科”是“骨骼”,“幻”是“靈魂” 賀紹俊(沈陽師大特聘教授):科幻文學既姓“科”,也姓“幻”。
2025-06-25
-
中國科幻的質感
不久前舉辦的中國科幻大會上,北京首鋼園中一條金色機甲風格的“長城龍”十分引人注目。
2025-06-24
-
從凡爾納到《三體》:中法科幻文學的世紀對話
科幻文學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不僅是連接現在與未來、科學與想象的橋梁,更在人類文明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25-06-05
-
祖孫三代科幻緣
《美麗星來的綠色飛猴》:王晉康著;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2025-06-04
-
我們如何想象潮水的方向——淺談中國幻想文學現狀
幻想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在國際和國內的內涵和外延稍有區別。
2025-05-13
-
奏出科幻動能與人文沉思的交響
《科幻立方》改版后新刊 自2024年1月《科幻立方》改版以來,該雜志在辦刊理念、作家梯隊和媒介融合上,呈現出跨代際、跨文本和跨學科傾向,體現了新時代技術轉型影響下科幻動能與人文思考的交互影響。
2025-04-30
-
AI為科普科幻領域帶來哪些發展新動能和挑戰
編者的話 算法、媒介、技術的高速發展,為科普科幻文化領域帶來了新的挑戰。
2025-04-30
-
機器人究竟夢見了什么?
放空·噪音·不可計算性 不同于傳統人機交互的場景,Alter機器人的社交邏輯并非一味迎合人類的需求,而是側重于機器人自身的“放空”“噪音”“異常”以及“不確定性”的社會意義。
2025-04-15
-
在技術風暴中錨定人文坐標
2024年5月30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的智能量子計算機MOSS在科幻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展中展出。
2025-03-21
-
《雷池漁歌》:讓科幻回歸傳統文化本源
馬傳思的少兒科幻新作《雷池漁歌》由四篇以江南水鄉為地域背景的小說組成,四位少年主角在這片土地上各自經歷了奇妙的歷險,他們探尋親情,體會鄉愁,在歷史、現代與未來的交匯處思考著其中的關聯與奧秘,并在這些經歷中實現成長。
2025-03-19
-
和AI同臺演戲是什么體驗
隨著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的迅猛發展,AI在戲劇中的應用逐漸引起關注。
2025-02-17
-
雕龍之道
戰國時,有齊人鄒衍,擅長談論天地之事;稍后有騶奭,以鄒衍的觀點和方法入文,深得齊王賞識,時人稱頌“談天衍、雕龍奭。
2024-12-23
-
鏡像與“破鏡”
人與機器的關系,一直是科幻敘事中的重要主題。
2024-12-23
-
夢的相向而行
中國科幻文學翻譯已逾百年。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