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回歸創(chuàng)造力問題——文學與科學中的具身想象
文學和科學中的具身想象 已故耶魯大學教授F.S.C.諾思羅普有一部著作《科學與人文的邏輯》(1947),書中有這樣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與大眾意見相反,所謂神秘而不可言傳的經(jīng)驗并不在遙遠的玄想天堂,他們就寄寓于我們眼前那些被直接把握的事實中。
2022-11-12
-
孟繁華:典型理論——觀念與對話
文學典型理論在 1950 年代提出討論,有 一 個 非 常 重 要 的 背 景,就 是“雙百 方 針”的提 出。
關鍵詞:  文學理論2022-11-09
-
“新南方寫作”的城市經(jīng)驗與文化自覺
“新南方寫作”這一概念的生成,是一個自我發(fā)現(xiàn)和不斷對話的過程。
關鍵詞:  南方寫作2022-11-01
-
現(xiàn)實主義:中國文學理論的獨特底色
摘要:從中國文學理論發(fā)展的歷程和理論的影響兩個角度考察,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在所有的創(chuàng)作方法中最為突出,由此成為中國文學理論的底色之一。
關鍵詞:  文學理論現(xiàn)實主義2022-11-01
-
闡釋、辨析、引導:對“新批評”的一種理解與感悟
批評最重要的品格是要體現(xiàn)能夠有超越對象的引導功能,批評要揭示出藝術表達與審美趨勢之間的必然性,揭示出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走向與必然要求,要緊貼時代的節(jié)拍當然也包括審美的變化來引導創(chuàng)作。
關鍵詞:  新批評2022-10-31
-
樹才:創(chuàng)作與批評
我不多的幾篇批評文章都是從“閱讀”出發(fā)的。
2022-10-31
-
新小說百年的思路、生路、出路與新路
新文學百年,在借鑒歐美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四分法中,新小說的興起和文體獨大是事實。
關鍵詞:  新小說2022-10-26
-
洪治綱:論非虛構寫作中的主體情感與觀念
內容提要 新世紀以來的非虛構寫作通常被稱為“文學的求真行動”,因為它在突破很多傳統(tǒng)文學的表達機制的同時,有效傳達了作家主體強烈的求真意愿,以及在追求真實過程中所彰顯出來的獨特敘事策略。
-
媒體融合為文學注入新活力
互聯(lián)網(wǎng)給文學帶來的影響,不只是誕生了網(wǎng)絡文學這一新的文學形態(tài),還包括對文學生態(tài)的全方位改變,既創(chuàng)造了文學生產(chǎn)傳播的新空間,也形成了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作家的新機制,更影響了社會的文學審美。
2022-10-21
-
“解詩學”視域下的新詩閱讀問題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一股編撰新詩鑒賞辭典的風氣悄然興起,連同在此前此后面世的多種“賞析”或“導讀”類新詩選本,給人造成的強烈印象是,某些關于新詩閱讀的具有共識性的原則和范式已然形成。
關鍵詞:  新詩2022-10-18
-
漫議《阿城文集》
《阿城文集》是沒法批也沒法評的,只能議。
-
作家把人民高高舉起
時代是文藝繁榮發(fā)展的廣闊舞臺,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
2022-10-14
-
文藝滿懷熱情擁抱數(shù)字時代
這十年,是深耕網(wǎng)絡互動的十年。
2022-10-05
-
對厚重高原文學的深切堅守
大美青海聞名遐邇,擁有多彩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讓無數(shù)人心向往之。
-
“文明的孩子”與“數(shù)字原住民”
在《傳統(tǒng)與個人才能》中,艾略特把25歲看作是一個大致的界限,可以區(qū)分詩人的青春期和成熟期。
2022-09-21
-
寫作的畛域與青年的可能
對青年的認同和激勵,符契著20世紀以來進化論及其變體的延續(xù),以及在此視野下獲致的合法性與先進性。
2022-09-21
-
備忘:自我同一性和未來千年文學起點
一 我們決定在《小說評論》做一期“青年評論家評青年小說家”的專題。
2022-09-20
-
文之大美:從“自然”到“生態(tài)”
中國當代文學擇取從“自然”到“生態(tài)”的本土和原鄉(xiāng)路徑,積極展示文學的歷史擔當和家國情懷,關切自然生態(tài)中的人類和人類目光中的生態(tài),期待建構一種生態(tài)整體主義的文學觀,書寫時代史詩、引領時代風氣。
2022-09-17
-
詩歌須從“小我書寫”走向“大我書寫”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
關鍵詞:  詩歌2022-09-14
-
新“小說革命論”與我們可能的匱乏
2020年9月,批評家王堯發(fā)表《新“小說革命”的必要和可能》一文,在小說界、批評界引發(fā)較為強烈的反響,不少批評家、作家紛紛撰文與之呼應,各自的看法或各有不同,但相對統(tǒng)一的是,此時的中國小說的確需要一種變化甚至“突變”的可能性;此時的中國小說“有高原無高峰”的現(xiàn)狀存在日久,這里面的確存在著一些匱乏,我們在普遍的閱讀中也的確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能滿足……王堯在文字中提出,之所以稱之為“新”小說革命,是因為“在1985年前后的小說與相關思潮的巨大變化被稱為‘小說革命’”——其實在此之前還有一次同樣(甚至更為)顯赫的“小說革命”,它的起源或許可追溯至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其中“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說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說始”即是其先聲。
關鍵詞:  小說革命論2022-0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