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曲藝小分隊基層展風采
在華明文化活動中心的演出中,張領娣和王維青表演西河大鼓《游湖借傘》。
2018-06-13
-
“非遺”主題活動走進校園
6月9日又逢今年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日”。
2018-06-13
-
讓文化遺產“活”在尋常百姓家
非遺曲藝周、非遺公開課、非遺影像展等3700多項活動在全國同步展開,400多項體驗傳承活動在20多個省區市推出……剛剛過去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一系列精彩的活動讓人們走進文化遺產,感知歲月積淀的文化魅力,也讓人們意識到,文化遺產可以擺脫高冷的標簽,飛入尋常百姓家。
2018-06-13
-
世界遺產,保護沒有終點
萊州面塑非遺展示。
2018-06-13
-
巧手剪出“世界杯”
日前,河北省邯鄲市民間剪紙藝人馮石萍利用兩周時間,創作出以梅西、C羅、內馬爾等球星為原型的剪紙作品,迎接世界杯的到來。
2018-06-13
-
漢機織出漢錦 重現千年華美
漢織機織出的漢錦。
2018-06-13
-
漢代織機織出“五星錦”
圖為羅群用漢代織機復織“五星錦”。
2018-06-13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團長班典旺久(左),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嘎爾代表性傳承人平措玉杰(右)為師,并向老師敬獻哈達和鮮花。
2018-06-12
-
89人獲評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6月9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京舉行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座談與頒證大會,總結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工作,頒發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證書,交流工藝美術行業發展思路,探討傳統手工藝傳承振興。
2018-06-12
-
“首都國企開放日”走進“非遺”老字號
第三屆“首都國企開放日”于10日啟動,155家國企打開了大門供市民了解參觀。
2018-06-12
-
用紀錄片探索非遺宣傳的創新之路
先進集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在廣東潮州拍攝《小壺大器》工作現場 傳播,是非遺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一環,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項目的過去和現在,了解傳承人的故事和生活。
2018-06-12
-
曲動樂心 圖文溯源
觀眾參觀展覽 本報記者 盧 旭 攝 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
2018-06-12
-
遺產傳播打開大門
北大考古嘉年華泥塑作品:鼎 第十三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是“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
2018-06-12
-
北京58所學校1500名學生及家長學習“非遺”技藝
琴書表演藝術家崔維克和學員們為第五屆芳草非遺嘉年華唱寫新曲。
2018-06-11
-
“搬運工”讓非遺傳播得更遠
前天在農展館1號館內,一名小朋友在指導老師的點撥下,體驗土布紡織技藝。
2018-06-11
-
非遺文化碰上網絡直播 足不出戶享受視聽盛宴
蔡陽 足不出戶就能免費感受一場視聽盛宴是什么體驗?當“網絡直播”邂逅“非遺文化”又能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這一切我們都可以輕松動動手指就能立刻感受到。
2018-06-11
-
活態傳承 活力再現
編者按:6月9日,我國第13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如約而至。
2018-06-11
-
河北滄州青縣“哈哈腔”傳承示范基地建成
日前,在河北青縣木門店鎮扣莊村“哈哈腔”傳承示范基地,傳承人劉宗發(右二)正為排練中的小演員指點表演動作。
2018-06-11
-
留影記憶 看見非遺
影展活動中的平遙手工技藝展演。
2018-06-11
-
2018年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召開
6月7日、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2018年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在天津舉行。
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