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話題 冷思考 真作為
“非遺”保護傳承的目標,應該努力保持它活潑而獨特的生命形態和創造能力。
2018-09-14
-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濟南開幕
13日,為期5天的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云集山東,為廣大游客和觀眾奉獻一場精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盛宴。
2018-09-14
-
西夏陵全力沖刺申報世遺
西夏陵區3號陵,展示了一座帝陵的完整形制。
2018-09-12
-
中美學者共話遺產與城市
前排自左三向右分別為論壇執行主席張小蘭、美中商旅總會會長張文龍、中國駐紐約總領館文化參贊李立言、中國駐紐約總領館代總領事趙宇敏、費城市市長詹姆斯·肯尼、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總編輯宋合意、威爾遜教授、世界遺產專家郭旃、天津市政府外事辦副主任陳衛明。
2018-09-08
-
用“科技+”“藝術+”展現非遺獨特價值
今年暑期在北京首度上演,隨后又在各地巡演的“五維記憶”非遺創意秀,是一檔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數字視覺藝術融合呈現的現象級舞臺劇。
2018-09-05
-
讓非遺與產業共舞
來自元陽梯田地區的哈尼族刺繡。
2018-09-05
-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將于9月開幕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9月開幕 首推“一館多點”辦會模式 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于今年9月13日在泉城濟南拉開帷幕。
2018-09-02
-
非遺項目“京西皮影”走進社區講述《青龍橋傳說》
8月29日,作為“2018第八屆中關村國際青年藝術季活動”系列活動,“京西皮影”《青龍橋傳說》走進北京市海淀區青龍橋街道,為社區居民群眾送上一道文化遺產大餐。
2018-08-31
-
網紅非遺:如何從紅一陣到一直紅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我在故宮修文物》,一個個非遺借助媒體傳播走紅網絡。
2018-08-29
-
小黑陶,大產業
尼西黑陶制作技藝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當珍批初。
2018-08-28
-
“非遺好少年”體驗金漆鑲嵌
昨天,由北京燕京八絕協會、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協會共同主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單位北京金漆鑲嵌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北京燕京八絕·金漆鑲嵌金秋親子文化節”活動在位于北京城南的金漆鑲嵌公司總部啟幕。
2018-08-27
-
非遺文化如何傳之有道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恭王府博物館舉辦非遺服飾秀。
2018-08-25
-
擦亮中國“非遺”品牌
金良快 朱 禹制圖(新華社發) 近年來,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平江鎮高鳥苗寨,將苗族蠟染、刺繡等傳統“非遺”技藝運用到家居用品、服飾、圍巾、旅游商品等產品中,讓民族元素與現代元素相互融合,助推群眾脫貧增收。
2018-08-24
-
云南推行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云南省文化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日前發布《云南省傳統工藝振興行動計劃》(簡稱《計劃》),公布省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30項,提出到2020年力爭國家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達到14項以上,傳統工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達到20人以上。
2018-08-24
-
中國非遺博覽會將在濟南舉辦
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簡稱非遺博覽會)將于9月13日在濟南開幕。
2018-08-23
-
第五屆非遺博覽會線上線下同時綻放
昨天,記者從文化部獲悉,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于9月13日在濟南開幕。
2018-08-22
-
互聯網科技:為非遺“活”起來、傳下去添助推器
非遺是人類的“活態靈魂”,承載著獨特而豐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識和民族精神。
2018-08-21
-
非遺語境下的民俗學教材創新
21世紀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和工作推動了民俗學學科內部持續進行反省和學科建設的深思。
2018-08-20
-
數字化傳播,讓非遺更“潮”
采訪嘉賓:范 周(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 目前,我國進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達10萬項,其中國家級的1372項,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有39項。
2018-08-20
-
一針一線間的百年女紅
春光長壽荷包 舉家富貴荷包 一品夫人荷包 虎形圍涎 貼布繡鳳穿牡丹魚戲蓮棉布肚兜 如意云紋刺繡花卉圍涎 喜帳(局部) 花耳卷須紅地虎頭帽 苗族背扇(局部) 在中國幾千年來男耕女織的傳統生產方式中,女紅不僅體現著“婦德”,也與技藝緊密相連,反映著當時社會的日常生活。
2018-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