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波萬古痕:史前藝術與海洋
史前藝術,是指史前時代即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的藝術,因其在不同文化中發生原因和發展過程具有一定差異,時間范圍大致是公元前3萬年~公元前2000年。
2024-09-19
-
“考古中國”三項考古最新進展發布
9月13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遺址、江蘇興化草堰港遺址、河南方城八里橋遺址三項考古項目的最新進展。
2024-09-18
-
古老文明揚中外 匠心妙手煥光彩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的袖手俑 本報記者 李潔攝/光明圖片 2024年是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
2024-09-13
-
甘肅麥積山石窟:千年絲路瑰寶風采依舊
在世界遺產的石窟寺門類中,我國石窟寺數量位居世界第一,現有石窟寺近6000處。
2024-09-11
-
數字文博,讓文物走進生活
游客借助VR設備沉浸式游覽莫高窟第285窟虛擬場景。
2024-09-02
-
山西:數智助力 古建出圈
踏著“悟空”的筋斗云,穿梭于表里山河,領略大同云岡石窟的莊嚴,體驗臨汾隰縣小西天懸塑藝術的東方瑰麗之美,感受忻州五臺山佛光寺的大唐韻味……隨著首個國產3A單主機游戲《黑神話:悟空》上線,山西古建筑被賦予了更加奇幻的色彩。
2024-08-28
-
古埃及文物“歷久彌新”有何奧妙
走在上海博物館正在舉辦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現場,古埃及文物獨特的造型、豐富的色彩吸引觀眾流連忘返,也啟發思考:距今數千年的古埃及文物,為何能保存完好、顏色保持鮮艷?社交媒體上甚至有人調侃:真的不是現代人制造的嗎? 古埃及工匠練習的草圖。
2024-08-27
-
沉浸博物之旅 賦能美好生活
8月23日至26日,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博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辦。
2024-08-27
-
千年石窟寺如何永葆“青春”
義務文保員在對重慶市大足區寶頂鎮香山社區的佛祖巖摩崖造像進行巡查。
2024-08-23
-
講述“國盛關興”故事
1878年由海關設計、印刷、發行的大龍郵票。
2024-08-20
-
絲路長安 見證和合之美
對鳳寶花紋錦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經西域西至地中海地區,向南延伸到印度次大陸,是迄今世界上路線最長、影響最大的商貿與文化交流通道。
2024-08-09
-
走進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牛河梁遺址第十六地點全景 在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與凌源市交界處,努魯兒虎山谷間有3道長約10公里的丘陵土梁,因狹長的牤牛河從這里蜿蜒而過,故得名牛河梁。
2024-08-06
-
絲路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圖為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展出的《大般涅槃經》。
2024-08-02
-
和合之美潤古今
清代冷枚繪避暑山莊圖。
2024-07-30
-
為一場文博大展,相約上海之夏
7月17日,預覽觀眾在“圖坦卡蒙的時代”展區參觀埃赫那吞半身像。
2024-07-23
-
鑿刻在石頭上的神山,古人心中天堂的模樣
武梁祠西壁畫像 武梁祠,被譽為漢代“石上史詩”的家族祠堂,其雕刻技藝之精妙,圖像內容之豐富,居全國漢畫像石之首。
2024-07-22
-
呵護千年文物芳華神韻
任泓憬在工作中 山西是文物大省,現存唐代以來彩塑1.2萬余尊和壁畫5萬余平方米,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2024-07-22
-
希臘千年形勝 金陵別樣風景
古希臘文明燦若星辰,在時間長河中熠熠生輝,不僅照亮了西方文明的發展之路,也為世界文明的進步注入了動力。
2024-07-17
-
完善文物保護與修復學科體系建設
在“文物熱”的背景下,文物保護與修復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然而,文物修復人才依然稀缺。
2024-07-15
-
探秘“三星堆與金沙”展
目前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中出土最完整的金面罩、體量最大的青銅面具、造型夸張的戴冠縱目上青銅面具……面對正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舉行的“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展覽的豪華陣容,觀眾給予了最熱烈的歡迎——開幕式當天上午,展覽就因為門口排起的長隊而刷爆社交網絡,之后依然熱度不減,趕“早集”、趕夜場的錯峰攻略,在觀眾熱情面前顯得無能為力。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