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溯南島語族的“風之路”
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出土動物遺存。
2023-11-30
-
品賞流動千年的運河文化
清代漕船模型。
2023-11-28
-
文物科技:日新日進 燦然可觀
11月24日至25日,國家文物局在京舉行全國文物科技工作會議,會上介紹了近年來我國在文物科技領域的新進展,這些成果為文化遺產的永久保存和永續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堅實支撐。
2023-11-28
-
文化空間有溫度 百姓生活更美好
11月初,南京博物院舉辦了建院90周年系列活動,來自全國多家博物館和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齊聚南京,探索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3-11-23
-
呈現遠古江南風情畫卷
展覽現場 1973年夏天,在浙江寧波余姚黃墓山下河床邊,河姆渡遺址初露真容,引起考古學者關注。
2023-11-21
-
150件新疆出土文獻鉤沉邊疆歷史
由新疆博物館精心打造的“中華史冊——新疆出土文獻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來,不斷吸引觀眾的目光。
2023-11-17
-
鋪展中華玉文明萬年長卷
元代嵌寶石金座玉帽頂,湖北省博物館藏。
2023-11-14
-
見微知著 鑒往知遠
展覽現場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內蒙古正鑲白旗伊和淖爾墓群出土的北魏鎏金鏨花人物銀碗 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一個青銅方形小盒——長不過一拃,頂上是兩扇可以對開的小門,門鈕是一對雙足小獸。
2023-11-14
-
一頁一卷 舊紙新顏
核心閱讀 南京博物院是紙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依托單位、近現代紙質文獻脫酸保護技術重點實驗室。
2023-11-07
-
葡萄牙國立古代藝術博物館里的瓷器展品
法國游客在欣賞中國瓷器。
2023-11-06
-
讓文物有趣 讓知識生動
用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傳播考古文博知識,須有“故事思維”,把枯燥專業的知識變成生動有趣的故事,讓輸出的內容跟時代共振、與受眾共情。
2023-11-01
-
故宮“雕版館”開館 首次展示雕版文物15000余件(組)
故宮博物院雕版館30日揭幕開館,館內庫房式陳列展出文物15000余件(組)。
2023-10-31
-
妙手修復彩繪兵馬俑
新華社記者 李 賀攝 在陜西省西安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彩繪陶俑修復室內,修復人員使用墨拓技術在一尊秦俑的胸前甲片上還原出“三辛”字樣的刻痕。
2023-10-24
-
多彩文明 輝映絲路
絲綢之路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紐帶,數千年來留下了諸多璀璨的文化遺產。
2023-10-11
-
青海都蘭熱水墓群文物展出
由中國考古博物館、青海省文物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辦的“青海都蘭熱水墓群精品文物展”日前在中國考古博物館開展。
2023-10-09
-
舊石器時代至宋金時期又有重要考古發現
北京金中都遺址出土的謚冊 日前,國家文物局通報了吉林和龍大洞遺址、遼寧朝陽馬鞍橋山遺址、山東鄒城邾國故城遺址、北京金中都遺址4項“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
2023-10-09
-
127件/套文物亮相北京 呈現龐貝古城面貌
這次展覽共展出127件/套文物。
2023-09-28
-
呈現長江與海洋文明交融盛景
三星堆與金沙文物交相輝映,吳王劍與越王劍凜凜生威,各窯口的外銷瓷璀璨多彩……在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辦的“江海共潮生:長江與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上,13省市41家博物館的180件文物珍品匯聚一堂,其中一級文物多達64件。
2023-09-19
-
敦煌壁畫中的“運動會”
①初唐操舟圖壁畫 ②北魏游泳圖壁畫 ③盛唐劍術圖壁畫 敦煌石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堅時期,后歷經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西夏、元朝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壁畫4.5萬平方米。
2023-09-15
-
領略古埃及文明之美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在母親河尼羅河的哺育下,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成果。
2023-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