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主播唱起“林妹妹”,傳統戲曲不斷打破“次元壁”
云賞越第三期“美好生活”專場直播中,上海越劇院的演員攜手虛擬主播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
-
鐘鳴:無論多艱難,都要帶給病患生的希望
廣播劇以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重癥醫學科護士夏曉燕為第一人稱視角,展開24小時的“生死敘事”。
-
“北京人藝”三代演員“云賞”解說戲劇博物館
三代藝術家接力導賞、珍貴藏品首次示人,一場“云賞”直播在劇場大幕尚未拉開之時,以另一種方式打開了北京人藝對外關閉三個多月的大門。
-
柯軍卸妝唱戲分享《素昆》
今天,是中國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十九周年紀念日。
-
12小時直播吸引260萬用戶,中華戲曲魅力共通人心
昨天上午9點,一場別開生面的戲曲大直播《致敬英雄“藝”起前行——“星期戲曲廣播會”12小時全媒體特別節目》在多個全媒體平臺準時開啟。
-
中國當代歌曲創作精品工程2019年度評選結果公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大力繁榮音樂創作,立足當代中國現實,聚焦“中國夢”新時代主題,推出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原創精品,在中宣部和中國文聯的支持下,中國音協已連續三年主辦了中國當代歌曲創作精品工程“聽見中國聽見你”年度優秀歌曲推選活動,引起業內及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
小品沒有藝術歸屬的現狀亟需扭轉
如果從當下小品的藝術品質、藝術趣味、表演方式、表演隊伍、人才特質上看,都是以曲藝為依托的。
-
護士節主題音樂會致敬最美逆行者
今年國際護士節意義非常特殊。
-
柏林戲劇節:如何在疫情時期重新定義“現實主義”
5月10日,岡田利規編劇導演的《吸塵器》結束在柏林戲劇節官網的演出錄像播放。
-
“聲如夏花”線上音樂會香飄海外
5月9日19:00,國家大劇院“聲如夏花”系列在線音樂會首場“欣欣田園”拉開帷幕。
-
龍骨與血肉
計敏的學術新著《雙生與互動的美學歷程:中國戲劇與電影的關系研究(1905—1949)》(以下簡稱《歷程》),是一次不冷不熱卻極為有趣的學理探索和梳理。
-
當說起“云音樂”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沒有現場觀眾的音樂會云直播、由藝術家在網上發起的在線“馬拉松”視頻接力的“云演出”、由傳統電視媒介與5G新媒體平臺共同打造的融媒體節目……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五四青年節,由國家藝術院團等策劃的“線上”主題音樂節活動,由藝術家、演藝明星自發參與的音樂公益演出,以及面向傳統媒介平臺觀眾播出的跨媒體合作音樂節目等,新媒體傳播技術下形態各異、內容豐富的云上文藝演出、云音樂會等藝術生產與傳播,使人們在今年這個依然被全球疫情影響的假期里,通過“云演出”在網絡世界的“云端”再次獲得了溝通彼此、重建聯結的藝術體驗。
-
抗疫戲劇觀察:反思中建構人文精神
抗疫文藝應該有各種體裁、各種形式,短平快的東西也可以有很好的即時效應:一首歌、一段普及抗疫知識的快板書,甚至一個藝術家對著鏡頭高喊“武漢加油,我們與你們同在”的短視頻,都可以起到很好的鼓舞、慰藉、宣泄的作用。
2020-05-07
-
用音樂撫慰人心,更鑿開壁壘望向產業美好未來
國內流行音樂界,已經許久沒有如此的大動靜。
-
京劇名角史依弘變“直播新人”
連續幾年“五一”勞動節,京劇名角史依弘都堪稱名副其實的“勞模”。
-
致敬英雄 中國煤礦文工團“五一”音樂會將在線舉辦
4月30日晚,以抗擊疫情為主題、由中國煤礦文工團舉辦的第19屆“五一”音樂會,將以網絡錄播和直播的“云”音樂會形式,在愛奇藝、央視頻和文旅中國等視頻網站與全國觀眾見面,向疫情期間戰斗在一線的廣大白衣天使、科技工作者、解放軍指戰員、人民警察、基層工作者、志愿者、方艙醫院建設者及所有為抗擊疫情奮斗的廣大勞動者們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和不幸被病毒奪去生命的同胞們表達無盡追思和悼念。
-
“有光,就有戲”,上海大劇院暫別百天后線上再“揭幕”
上海大劇院宣布將于5月2日在線上推送一臺主題為“有光,就有戲”的特別演出。
-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劇本云朗讀 屏前過戲癮
疫情期間,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暫停了全部話劇演出,首都劇場一片靜謐。
-
傳奇的“魔王” 傳世的歌
閱讀使舒伯特在文學中尋找素材,在音樂前輩的音符里獲取營養,在詩歌中獲得創作靈感,這是他之后幾乎所有浪漫主義作曲家的必經之路。
-
演出窗口期,下個《時空之旅》正全力打造
昨天早上九點剛過,上海雜技團四個排練空間一派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