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屆國際史詩學與口頭傳統講習班”在京舉行
11月18日至21日,“第七屆國際史詩學與口頭傳統講習班:圖像、敘事及演述”(下稱“講習班”)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
2017-11-24
-
被影像改變的藏族女孩和村莊
云南迪慶“卡瓦格博鄉村之眼”學員放映交流活動合影,第二排左三為此里卓瑪。
2017-11-24
-
用影像講好藏文化故事
電影《岡仁波齊》以紀錄片的方式拍攝,很多觀眾以為它是一部紀錄片。
2017-11-24
-
中央民族歌舞團與湖北省民宗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央民族歌舞團與湖北省民宗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文化創新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推進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繁榮發展,11月17日,中央民族歌舞團與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在北京民族劇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7-11-24
-
第二屆中國民族志紀錄片學術展評選結果揭曉
< 11月12日,“中國民族博物館民族志紀錄片永久收藏獎”評選結果揭曉,斗拉加的入圍作品《冬蟲夏草》獲得金收藏獎;林超民獲得“中國民族志紀錄片終身成就獎”。
2017-11-20
-
為大眾提供多元文化視角和跨文化對話理念
《凡塵凈土》 導演:格桑尼瑪、葉娟 《月亮姑娘》 導演:吳喬 《孔子的村莊》 導演:黃建東 記者:今天,學界的專家們和遠道而來的創作者們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到清華大學,參加第二屆民族志影像展映活動,氣氛熱烈祥和。
2017-11-14
-
電視劇《索瑪花開》央視首播
《索瑪花開》劇照。
2017-11-14
-
為大眾提供多元文化視角和跨文化對話理念
《凡塵凈土》 導演:格桑尼瑪、葉娟 《月亮姑娘》 導演:吳喬 《孔子的村莊》 導演:黃建東 記者:今天,學界的專家們和遠道而來的創作者們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到清華大學,參加第二屆民族志影像展映活動,氣氛熱烈祥和。
2017-11-13
-
“守藝中華·錦繡中國行”在京啟動
10月29日,由中華網、鄉村文化保護與發展志愿者協會主辦,聚寶匯提供公益支持的“守藝中華·錦繡中國行”活動在京啟動。
2017-11-06
-
專家研討羅南散文集《穿過圩場》
壯族女作家羅南散文集《穿過圩場》不久前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推出。
2017-11-06
-
在新時代書寫民族文學的絢麗篇章
挖掘民族題材創作,培養優秀少數民族作家,建立民族文學精神家園,是《民族文學》雜志社一直以來的工作重點。
2017-11-06
-
朝戈:用畫筆“挖掘”草原詩意
朝戈工作照。
2017-10-31
-
藏族建筑文化展在維也納舉行
據新華社電 藏族建筑文化藝術展暨中歐山地民族建筑文化論壇于近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歐洲時報中國文化中心舉行。
2017-10-31
-
東北亞絲綢之路文化探源
一帶一路民間文化探源工程(重拾黑水魂)考察組到達壇壇赫哲族漁村。
2017-10-31
-
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黨的十九大要求,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017-10-31
-
譜寫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民族篇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17-10-31
-
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展亮相北京國際攝影周
上山修行的僧人凌飛攝 零下35℃下的雪原牧民 趙志強攝 青海熱貢六月會 任建軍攝 小城里的巴扎石新華攝 肖像劉湘晨攝 苗族磚窯工和她們的孩子們 石超峰攝 拉祜寨的女人曹家麟攝 哈薩克牧民的冬牧場生活 賴宇寧攝 摩梭山村朱曉安攝 沙塔之祭許云華攝 由中國民族博物館策劃、制作的中國民族影像志——2017:凝視與再現攝影展,被納入2017北京國際攝影周重要單元,于10月12日至22日在中華世紀壇展出。
2017-10-23
-
庫爾班江:這5年,影像記錄讓世人看到真實新疆
五年成績單: 1、出版紀實圖文集《我從新疆來》(2014)、《我從新疆來2:我從哪里來》(2016)。
2017-10-20
-
花蕾基金激勵少數民族青少年文學創作
18日,記者從內蒙古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了解到,為更好地支持少數民族少兒文學創作,幫助少數民族貧困家庭青少年成長成才,內蒙古民族青少年雜志社啟動了“花蕾少數民族青少年文學發展基金”。
2017-10-20
-
少數民族文學: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多樣性
這些書籍已被譯成阿語版 文化交流是國家和民族交往的重要形式,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不僅是少數民族的財富,更是全人類的財富。
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