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坦尼斯瓦夫·萊姆:他預言了電子書、智能手機的未來生活
原標題:讓馮內古特和劉慈欣推崇的科幻作家,他也預言了電子書、智能手機的未來生活 在波蘭,有這樣一位作家: 安東尼·伯吉斯稱贊他是“當今活躍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學、最幽默的一位”;庫爾特·馮內古特贊揚他“無論是語言的駕馭、想象力還是塑造悲劇角色的手法,都非常優秀,無人能出其右”; 劉慈欣說他有著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獨一無二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根據他的作品改編成電影《飛向太空》,鑄就了電影史上的經典; 這位被無數人譽為“無法超越”的作家,即為斯坦尼斯瓦夫·萊姆,波蘭文壇最耀眼的科幻泰斗。
-
將中文科幻帶入西方視野,劉慈欣“背后的男人”連日本作家都眼紅
很多人都熟悉劉慈欣的《三體》,卻并不一定知道《三體》的英文譯者,拿世界科幻頂尖雨果獎的時間比劉慈欣還要早。
-
對話房澤宇:用攝影師的感官寫有鏡頭感的科幻
《好吃星球》完結了,這是房澤宇在不存在科幻上完成的第二個長篇連載。
-
保持寬容與開放,打造更多優質原創少兒科幻小說
楊鵬 少兒科幻作家 美國科幻大師阿西莫夫曾說過:“兒童應該盡早閱讀科幻作品,在9歲或10歲,不能晚于11歲。
關鍵詞:  少兒科幻2021-06-24
-
“資深科幻影迷”黃鳴奮:中文系教授的“跨界”科幻之旅
科幻電影向人類發出了哪些警示?科幻與科技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國產科幻電影該如何“出圈”? 5月22日,“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活動在深圳市舉行,演講嘉賓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黃鳴奮接受了讀特記者的獨家專訪。
關鍵詞:  黃鳴奮2021-05-26
-
姚海軍:《三體》背后的伯樂,聊聊中國科幻的“出圈”之路
一副300多度的眼鏡,一沓打印的A4樣稿,斜躺在深棕色辦公桌上。
-
未來局局長姬少亭:希望我年邁時,還有好的科幻作品可以看
簽售攤位前的排隊長龍、考驗認梗能力的絲帶收集、豐富到讓時間線紊亂的論壇、匯集國內外科幻界大佬的 fan meeting、市集、畫廊、cosplay……5月 25-26 日,“另一顆星球”科幻大會在北京舉辦,這是屬于科幻迷的狂歡。
-
吳巖:我的學術生涯
1978年5月2日,我以《別具一格——讀葉永烈的科學文藝作品》為題,在《光明日報》第四版發表了自己平生第一篇文章。
-
你知道魯迅先生也是一位資深科幻迷么
原標題:《阿凡達》3月12日內地重映!你知道魯迅先生也是一位資深科幻迷么 3月10日,據多個購票平臺顯示,《阿凡達》將于3月12日在內地重映,部分電影院已經開放了預售通道。
關鍵詞:  魯迅2021-03-10
-
新中國首部科幻小說《夢游太陽系》河北誕生記
《夢游太陽系》,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科普型科幻小說。
-
董仁威:沉痛悼念科幻作家王曉達
24日清晨,突接曉達夫人李嘉惠電話,吾老友、新中國老一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波》的作者王曉達(本名王孝達)今晨去世,享年82歲(1939-2021)。
關鍵詞:  王曉達2021-02-25
-
吳巖:回憶科學文藝委員會的幾位主任委員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創立之初,是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協會,網羅了這個領域最精英的人才。
關鍵詞:  科普作協2021-02-23
-
亞瑟·克拉克:他是二十世紀的儒勒·凡爾納
說起儒勒·凡爾納,即使是對科幻不甚了解的人,恐怕都會豎起大拇指。
關鍵詞:  亞瑟·克拉克2021-02-22
-
儒勒·凡爾納的科幻世界
今年是法國科幻、探險小說家儒勒·凡爾納誕辰193周年。
-
陳楸帆:以雙重視角書寫科幻文學
初見陳楸帆是在2017年的上海書展上,當年科幻主題大熱,他作為嘉賓發表主旨演講。
-
被忽略了的莫厄特
談起自然文學,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梭羅與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卻很少提及另一位作家的名字。
-
藤井太洋:漫畫始終占據日本科幻的中心位置
原標題:漫畫始終占據日本科幻的中心位置——日本科幻作家藤井太洋專訪 藤井太洋,日本科幻作家,日本科幻作家俱樂部第18任會長。
-
崔榕:寫作者應該去追求絕對的想象力和故事
崔榕,青年科幻作家,畢業于北京工商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新聞專業。
-
項陽:科幻是一條通往未知世界的通道
要想看到科幻電影、游戲和動畫遍地開花的那一天,必須先拿出足夠拉人入坑的作品,也要等待國內科幻愛好者群體的成長。
-
吳巖:科幻理論的中國時間
1997年吳巖與第一次太空行走的航天員列昂諾夫一起主持科幻會議 1983年吳巖和葉永烈在一起 吳巖在芝加哥世界科幻大會波爾紀念會上 北京時間2020年6月30日,美國科幻研究協會(SFRA,Science Fic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授予吳巖托馬斯·D·克拉里森獎(The Thomas D.Clareson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