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學:在新故事與大故事之間 ——在第二屆“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發布會上的致辭
10月24日,由中國作協指導、成都市政府主辦的“2025成都第二屆‘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成果發布會”在成都舉行。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中國作協原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施戰軍,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作協主席阿來,成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辜學斌、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玲等出席發布會。本?亞諾、阿特爾?伊索姆、道爾頓?格蘭特、王晉康、何夕、寶樹、楊晚晴、海漄、阿缺、段子期、武葒、顧奕等科幻作家、編劇與會。
以下是施戰軍在發布會上的致辭。

科幻,正在有源有向地創生著它應有的時空文明語境。“天問”,始于屈原對宇宙萬物之道的莊重探尋;今天,我們的作家們正以一部部閃耀著智慧光芒的作品,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與屈子對話;以天馬行空的想象,蘊含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深邃思考和對未來可能世界的生命關懷。
科幻,正在有據有力地塑造著它必有的多元業態實景。從大賽涌現的優秀電影劇本、游戲劇本,以及“年度最具影響力科幻IP轉化案例”,我們看到了想象力與實體經濟的同頻共振;從“年度科幻AI視頻”的誕生,我們得到了前沿科技為藝術表達帶來的全新體驗;從“十年十部最受歡迎科幻文學翻譯出海作品”中,我們更看到了華語科幻走向世界的健朗步伐。一個以文學為核心,多業態共榮的科幻產業生態正加速形成。
中國作協將一如既往,繼續做廣大科幻創作者最堅實的后盾,為大家搭建更廣闊的舞臺,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讓每一份寶貴的想象力都能被看見、被珍視。
技術確實在越來越直接地影響新的書寫。借此機會,我簡要說幾句我個人多年閱讀科幻、思考科幻的感受——關于“新故事”和“大故事”。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想要奔赴的,是提升一個時空,升起講新故事的勇氣;到如今的境況,我們正在實現的,是置換一個時空,換來講大故事的法門——這既是科幻小說發展史的實際,也是每一個有志向有成就的科幻作家攀緣上升的必經盤道。
當科學的基礎原理依然不斷出現刷新式認知、工業化社會深度糾纏智能魔法,認識論在深化、方法論在更迭,表層形貌越發無過渡地左右著內在生命處境,影響著思、愿、言、行的深、淺、勤、懶甚至有、無、動、停,于是,高新科技效能與高古人文鈍感這種配比的存在,使長久驕傲的文學傳統樣式逐漸歷史化,但對擅長天問的科幻來說卻仿佛天機,已有與未知之間、生命與情境之間、科學與哲學之間、新故事與大故事之間,皆可科幻。
我們的科幻文學,就處在新故事的創制向大故事的建構發展的階段,由我們的經驗積累、寫作理想和文學使命決定,最應有所作為的關鍵時期已經到來。
科幻是科學的詩學,有能源支撐的想象力表達,事關形象、路徑、邏輯、境界的持續發現和無休止抵達。這也讓英雄主義生活和理想主義日常,成為科幻作家的世界語言。科幻文學從人類出發,探知萬物萬象的究竟,捕捉星際甚至外宇宙的幽妙呼吸,尋繹生命體互補并自適的秘籍。
新的偉大的中國小說,在科幻文學正典化的大故事中,正在顯露可望可感的實體輪廓。
星空浩瀚,探索不息。“天問”之后,必有回響。讓我們共同期待,華語科幻在未來的征途上,書寫出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


